凌晨5点半的凉意里,我轻手轻脚下楼,一边修改公众号文章,一边借着晨露散步。指尖划过字句时,晨风吹散了困意,也吹软了无人问津的怅然——文字或许暂时未被看见,但这份早起的坚持,本就是意义本身。
修改完文章上楼时,楼下传来孩子们清亮的“妈妈”。推开门,两个小家伙戴着墨镜趴在窗边,眼底藏着对日出的期待。“太阳都出来了,你怎么不叫我们呀?”他们的小遗憾像晨露般剔透。我笑着牵起他们的手:“没看到日出,咱们去追晨光吧!”
穿过小区时,晨练的老人笑着夸赞:“这俩孩子真棒,起这么早!”孩子们立刻挺直小身板,跑起来更有劲了。对面公园豁然开朗:白发老人打太极时衣袖轻扬,练剑的身影在晨光里划出弧线,篮球撞击地面的砰砰声里,藏着中年人对健康的执着;湖边亭子里,老人们静静望着波光粼粼的湖面,木船划过水面的涟漪里,是打捞生活诗意的耐心。
路过24小时读书亭,小小的空间座无虚席,高中生们低头刷题的模样,和我凌晨改稿的专注如此相似。原来早起的人都在各自的轨道上努力:有人为热爱的文字坚守,有人为想看的日出期待,有人为健康挥汗,有人为梦想埋头。
这个早晨教会我:不必急着追问结果。就像晨光总会铺满湖面,那些早起的坚持、认真的热爱,终会在时光里闪闪发光。早起的意义,从来都藏在每一份不被辜负的晨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