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格英雄之旅第219日
每日国学感悟:
今日看《于丹〔庄子〕感悟》,写一写“感悟”之感悟。有一章叫“心态与状态”,中心句为:
“一个人的心态,决定了他的生活状态。”
面对人生,无非豁达。儒家提倡“乐天知命”,道家的庄子也提倡“达生”。“达生”,便是人生旷达的态度。庄子说:“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命之所无奈何。”何意?于丹老师的解释是,“真正通达生命真相的人,不去追求生命中不必要的东西。”旷达,便是不强求命中不必要的和无可奈何的东西。
在艾尔基尔地区,人们发明了一种捕猴子的方法。在一瓶中放一把米,将其放于门口。此瓶口大颈窄,猴子伸手可入瓶中,但一抓米攥拳,便不能将手拿出。若舍弃瓶中米,爪子还能拿出,但猴子不愿放下,因此被捕。反观人类,不也是如此?手里拿着“米”,不肯放下,心滞于物,作茧自缚,牵累一生。手里的东西,或名或利,在人生之途熙熙攘攘,永无休止。瓶中的米可以适当地拿,但若因为贪嗔痴而葬送生命中宝贵的东西,便是“养小失大”。
一个人,不管能力有多强,成功学学得多么精深,他总有无可奈何的事。比如,庄子说:“生之来不能却,其去不能止。悲夫!”出生和死去,便是人人不可自主之事。对此,唯有“达生”,旷达洒脱,乐天知命。命里有的,拼命争取;命里无的,顺其自然。
文中还有一句话,让我深思,便是:
个人的见识和阅历,决定了你的能力和胆识。
《庄子》中的一个摆渡人说,如果一个人会游泳,那他学划船就特别容易;如果一个人会潜水,即使他从来没见过船,那也会划船了。庄子假托孔子,解释说:“善游者数能,忘水也。”善于游泳的人,自然不会怕水,甚至把水都忘记了,那么,他在学习划船时,就不会害怕船翻溺水。心无所畏惧,气定神闲,自然能很快学会划船。所以,人如果有大见识,他再去学一种技巧,就容易得多;人如果没有阅历,心中就会忐忑,自然很少学有所成。
清华大学校歌中有言:“器量为先,文艺是从。”器量,便是器量与见识,指人的内在涵养、精神境界。《新唐书·裴行俭传》中言:“士之志远,先器识,后文艺。”所以,“外用”是“内明”的表现,知识技能是精神境界的外化。
庄子的《达生》篇里,还讲了木匠梓庆的故事。 说他在打造作品之前,会斋戒七日以静心。在七天里,木匠穿越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忘记利益,不去想着谋利;第二阶段,忘记名誉,不去想着外界的毁誉褒贬;第三阶段,忘记自己,达到物我两忘,人物合一的境界。这便是木匠所说的“以天合天”。何为“以天合天”?文中的解释是,人应该用那些本身最合乎规律的事情去应对规律,也就是说,人永远不要和规律较劲,不要违背规律,不要做徒劳的努力,而应该用自己澄净清明的心,用一种世间大智慧,看到哪些事情可以“以天合天”。
所以,做事之前,必先静心。静心,便是克服过分的私欲, 让自己纯然理性,达到天理。静心的过程中,忘记了名,忘记了利,甚至忘记了自己。人一旦入忘我之境,就能把事做到完美。如此,心便澄净清明,顺应了自然,顺应了道,达到物我两忘,人与宇宙合一,即“以天合天”。
俞敏洪说,要做成一件事,必须发挥“极致精神”。我觉得,这种极致精神,便是惟精惟一,专一专注,物我两忘,“以天合天”。
故而,一个人的心态,决定了他的生活状态。
知行格-英雄之旅
日精进第219日
日阅读:读《于丹〔庄子〕心得》《庄子》等,阅读3个小时左右。
日锻炼:
日总结反思:
同感悟。
第十三轮一周封闭计划:
时间:2月23日——2月29日。
具体:
1.作息:7:00起,11:30睡
2.晨读:7:30——9:00 读考研英语真题;法语;听听力等。
3.学习:学习《考研英语》、考研专业课;专业课;英语考试等三大类。按部就班,学好每一天。
4.每日时间:见时间表。
5.看书:哲学书《哲学简史》等;掌阅《辛弃疾词集》《六项精进》《感谢自己的不完美》《孟子旁通》《于丹〔庄子〕心得》等,纸质书《拖延心理学》《干法》等。(继续依次进行)
6.手机:不闲聊闲看,尽量少用,每日最多三小时。
7.完成时间表读书学习任务:听好课,读好书,锻炼好身体,做好事。
8.锻炼:待定。
今日事今日毕:
1.锻炼。
2.看书2小时。
3.完成学习任务。
知行格:培育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