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到一位家长在朋友圈分享了一篇故事,梗概是:一年夏天,林志颖带着儿子到法国去旅游,恰好赶上当地最大的市立图书馆开展一项活动:两周内,谁读书最多,将有一份大礼物送给他。 我想为人父母得到这样的资讯,大都也会和林志颖想法相似,赶紧给孩子报名,努力地去读几本书,让孩子给自己争点光。林志颖的儿子相当刻苦,放弃了一切活动,一周后经过图书馆工作人员地考核,小小志比别的法国孩子完成了读会三本书的任务。林志颖看着孩子成绩遥遥领先十分高兴,对孩子频频鼓励,让他再接再厉,可是,这时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却带着一份要给第一名准备的礼物,对林志颖说:希望你的孩子放弃这次读书活动,礼物可以发给你。因为你的孩子为了读书而读书,只想争取第一,而不理解内容,没有感觉到读书的乐趣。读书不是比赛,没有功利性,他这样疯狂地读,要是得了第一,会给其它孩子作出不好的榜样。所以,我们提前发给你礼物。他退出了,别的孩子就没有了优越感,才会用心去感受读书的快乐。
读完,大为感触。我们教育的功利性具有普遍性,缺少一种自我关怀和他人关怀的良性互动。为了习得而习得,注重结果,忽视了过程中地内外体验。多数成人对孩子阅读的看法:大致是会认识多少字、背多少首唐诗宋词和典藏作,在知识的广度上颇为下功夫,而且外人对自己孩子地评价也极为重视。习得知识的确缺少不了“死记硬背”,但阅读的目标是种心灵层面上的体验,是读者和作者间灵魂上的碰撞或共鸣, 过程应该是惬意和轻松的。作为中国父母中一员,我们在甜宝还咿呀学语时,每天都会进行亲子阅读,选择的大都是经典绘本,并运用一种点读的方式和各种角色扮演的语气去读绘本,她非常感兴趣。从一开始的有字到词,再后来主谓宾,最后成段。在她三岁时,当我们给她讲故事时,如果有漏字或错词,她会马上帮我们纠正,有时我们太累想偷懒,故意漏段,也是逃不过的。再年龄大些,她会模仿我的语气和点读的方式进行阅读,4岁不到,她可以读完整本《白雪公主》,现在她五岁多,很多绘本都可以自己阅读,不认识的字,往往通过自己顺读的方式而认识。现在和之前做比较,女儿在阅读上最大的进步是,她开始理解并体会书中的人物和情节,时常,一人看书偷着乐,也会向我们或小伙伴分享她在书中体验到地愤怒和伤心。通过阅读,孩子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效能感也可以提升。
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因此,完美的父母是没有的,在具有延展性的成长道路上,会出现很多大大小小的问题,通过阅读进行自我探索和自我修正,可以掌控自己,让生命因幸福、困难或苦难变得丰盈,这难道不是我们应该告诉孩子,阅读究竟是要为什么吗?
很感谢,现在的学校设置了一个很不错的阅读室,为园内的孩子和家长提供外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