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初心

      在我的老家,年底在家时,一年没见的亲友碰面,最多、甚至是唯一的话题,便是了解下在外工作的未婚人士的工作、情感:

  “做什么工作?一个月多少钱?”

  “谈对象没?啥时候结婚?”

    然后立马点评、给建议:

    “赶紧考个试,在外面能待多久,年纪再大都考不了了,还是得有个铁饭碗,你看那谁在银行/学校多好,家里办事来多少人”

    “赶紧结婚,再不结好的都没了,想介绍也没人介绍了,别人还想是不是有啥毛病呢。就在家旁边,走远了走亲戚都难”

……

    以自己的经历随意评价和指导别人,这仍是我们这里人对话内容的半边天,另外一半天,是描述已经发生的事(点评别人家的事、抱怨发生在自己家的事等等,带着各种复杂的情绪)。物质条件或一般、或富裕,但大都很单调,钱比别人少了不开心、钱多了开始觊觎低俗的乐趣(一个小小的镇,竟有很多特殊服务)。人不知道受什么牵引,拼命想在外界抓取些什么。相比城市里的人,生活少了许多乐趣,这不仅是物质条件的差距,更是观念的区别,换言之,不同在人接受教育的程度、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说了这么多,大概因为我也经常评价,还没有抹除掉一些不喜欢的习惯,但,在努力修行的路上。因为走出去过,接触了很多不一样的人、看到过不一样的生活状态,加上毕业时在凉山支教两年的感悟,渐渐理解了教育的意义,并埋下了一颗理想的种子:在乡村做教育工作。

    所以,毕业几年,现在准备考研,学习教育专业。当今天和一个在家做了几年老师的姐姐聊到这个打算时,遭到了质疑,“那不是又不工作了?这还要很长时间呀,你都多大了,不现实” 不过,听到这些,不像当初大家都反对我去支教时 有非常强烈的不满情绪,现在,没有一丝想反驳,只是听着,能在当下感受到对方的出发点是什么,所以尽管建议和我的方向不一致,我仍会感激,然后坚持自己的选择,这大概就是我的使命吧。

      前几天看到河南有个比较有教育理想的人写的乡村教育现状,这篇文章也在网上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很多人已经在为乡村教育行动了。新的一年,我也要努力,早日加入队伍。农村教育,需要更多力量。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