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个性”

“个性”一词往往使人联想到极端个人主义 ,今天面对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更是明确要求我们培养千百万不断追求新知、具有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

我们这里说的个性,主要着眼于发现并发展学生在禀赋、气质、兴趣、情感、思维等方面的潜在资质,鼓励学生思考的批判性、思维的独特性和思想的创造性。

学校不是工厂,学生不是产品,工厂产出标准化的产品是其生产的成功,而学校若培养出模式化的人才,却是教育的失败。 培养学生民主、科学与个性素质的前提是教育者本人就应该有强烈的民主意识、饱满的科学精神和鲜明的个性人格。

典范:

宁洪斌老师采用三·三原则三不迷信(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家,不迷信教师)、三欢迎(欢迎上课随时质疑,欢迎发表于教材不同的意见,欢迎实验老师的观点)和三允许(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不同意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