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松翠柏护忠魂,朵朵鲜花寄哀思,声声国歌撼人心,铮铮誓言慰英灵。4月4日清明节这天,烈士陵园。尽管当天天气晴朗,春风拂面,但人们依然表情严肃,心情沉重。县直各单位2000余人在此举行清扫墓园,缅怀先烈的活动。
这里长眠着为解放宝丰而牺牲的275位烈士。最大的22岁,最小的才16岁。瞻战争遗物,看烈士资料,听英雄事迹。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想当年他们正值青春岁月,自有高堂当尽孝,亦有天伦可憧憬。但他们却选择了离开家园,为了心中的信仰,为了革命的事业,为了历史的使命,为了宝丰人民的美好明天,而投身于解放宝丰的战争中去,冲锋陷阵,热血洒父城。战争胜利了,人民解放了,理想实现了,但他们却永远地闭上了眼睛。桃花红雨英雄血,碧海丹霞志士心。虽然他们失去了生命,献出了青春,但他们赢得的是和平,创下的是伟绩,无悔的是人生。
望着凝翠肃穆的松柏,仰视庄严耸立的纪念碑,我突然想起了清明节的由来。
相传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饥饿至昏迷时,随从介子推割下腿上的肉熬粥以奉,重耳得救。19年后回国登基做了国君。犒赏流亡时期的有功之臣,却忘了介子推。介子推便携母隐居绵山。晋文公经人提醒才想起了介子推,非常懊悔,于是前去绵山请介子推下山受封。介子推执意不从。为了逼他下山,晋文公命人放火烧山。结果介子推宁死不肯出山,最终和母亲一起被烧死。在收拾介子推的遗体时,人们发现被他紧紧靠着的已被烧死的那棵大柳树的树洞里放着一片衣襟布,那是从介子推的衣服上撕下来的。上面写着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
柳下做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对自己的过失深感愧疚,就下令把他和母亲的遗体埋在柳树下面。同时为了纪念他,也为了经常提醒自己不再重蹈覆辙,去犯由于自己不“清明”而导致的错误,还把第二天定为清明节,每到这一天就前去祭奠。以此来警告自己做个“勤政”“清明”的君主。
看来清明节从一开始就不单单是一种对往生者的 纪念活动,除了怀念,感恩,还有警醒和反思,以此来提醒自己不仅要牢记“清明”,做到“清明”,还要保持“清明”,坚守“清明”,使“清明”二字在心中警钟长鸣。
我突然想到,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对自己进行一次自我反醒呢?做为家人当思是否对长辈尽孝;做为员工,当思是否对单位尽职;做为国民,当思是否为国家尽忠;做为革命的继承者,当思是否对为国捐躯者的未尽之志尽责。从而使自己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心中的道德底线,不逾矩,不践法。对当权者而言,要做到以身作则,廉洁自律,勤政爱民,树典范;对一般职员而言,要做到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尽职尽责,讲奉献;对老白姓而言,要做到勤俭持家,尊老爱幼,和睦邻里,有爱心。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所以人人都需要反躬自省。距今2000多年前的孔子尚且要求自己每日“三省吾身”,何况我们普通人呢?所以经常地给自己一个自我反省的机会是很有必要的。那么清明节的祭奠活动正当其时。
庄严的国歌突然响起,打断了我的思绪。一瞬间自感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听领导的讲话和学生代表的发言,又蓦然想起了当今之中国,“嫦娥”升天,“蛟龙”入海,磁悬浮列车飞速奔腾。再看今日之宝丰,道路宽畅,高楼林立,处处美景。突然觉得我们通过今天的祭奠先烈活动,应该还有一点需要“清明”,那就是,虽然经过我们几十年的努力,科学技术发达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城乡环境改善了,综合国力提升了,但我们这一代人还需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要继承先烈遗志,发扬革命传统,要做到发达之时不忘本,成绩面前不骄傲,成功之后不膨胀。要深谋远虑、居安思危。牢记过去,把握现在,开拓未来,向更高更强更大更好的目标发展,才能把宝丰创建成为一个更加美丽和谐的宝丰,才能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更加繁荣富强的中国。才能使我们的国家在世界强国之林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浴血当年流芳远,如雨今朝哀思浓。面对一座座英雄墓碑, 我在心中默默默地念道:安息吧!斯人已长逝,逝者当如斯。
为有牺牲多壮志,且向清明寄哀思
革命精神代代传。 清明尚需“清明”时。
[语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