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这年,我死了
文丨君叔公
1
用一点点时间,听听我的故事。或许,这也是你们的故事……
我是药学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医药类,本身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就很高。很不幸的是,大学选错专业的事在我身上发生了。更不幸的是,我在大学期间还是没搞清楚自己喜欢的职业类型和工作方向在哪里。于是,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依然沿袭自己本科专业所在的领域。
我的性格和这个精密严谨的领域是完全矛盾的。我天性好动,喜欢文学写作,旅行,可以说是一枚24K纯真的文艺女青年,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职业的旅游体验师,去看外面的世界。
觉醒来得太晚,又不算太晚。当我发现自己心中所想时,毅然决然离开了原先的工作岗位。我已经失去了大学四年的光阴,剩下的时间,哪怕再少,我都不愿浪费。
接下来,我进入了一家互联网创业小公司,从事文案的工作。这是兴趣所在,也是为梦想努力的第一步。
我喜欢现在工作中创作的过程。它让我觉得充实,富有成就感,得到肯定。那是原先的工作没有办法给予的,即便那份工作工资更高些,即使互联网创业公司听起来似乎更风雨飘摇些。
我的爸爸兄弟姐妹很多,家中有三个姑妈。在他们的幼年,贫困的家庭供不起所有孩子读书。因此,长辈们的见识和学问都不多,最高的文化水平也就高中。
姑妈们早早就嫁做人妇,成为全职家庭主妇,现如今大家的生活普遍都不大好。人到中年,只觉亲情倍加重要,时不时的三五小聚,唠唠家常,碎碎嘴,说说别人家的是非。
互联网时代,事物发展的速度远超过普通人的想象,更何况平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囵于昼夜厨房与丈夫子女的她们。我没有办法完全解释清楚自己工作的属性和操作,这份工作在她们的理解范围之内也属“新奇”。或者更直白的说,这是不正经工作。
我很清楚,她们背后的议论、打探和指责都在所难免。我只是不希望她们把这份情绪传染给父亲。我的爸爸,一直都很开明和宽容地支持我的每个决定和选择。我始终庆幸,有他的相信和不干预。当然我也知道,本质上来讲,他也和姑妈们拥有同样的信念和想法。
我现在的工作,的确不符合世俗意义上大众满意的标准。在他们的眼中,我的专业,去医院药房,稳定;或者进入体制,享受福利。
女孩子,何苦那么折腾?真是怒我不争,哀我不幸
一天饭桌上,父亲小心翼翼地旁敲侧击我目前的工作情况。在我的追问下,最后和盘托出,姑妈们说,XX医院新大楼建成,我可以去试试看那边药房招不招人。
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大家都希望我有一份体面的工作。”
体面?这真是一个沉重又杀伤力强的词。何以用体面来评价一份工作本身。
如果仅凭“体面”去衡量一份工作,是否保洁、环卫工等“不体面”的工种就不该有人从事?是否所有的公务员、医生、律师等“体面”的工种都该接受膜拜?
从未有哪一刻,我如此绝望,只想逃离这个令人悲哀的原生家庭
然而,不行。至少现在还不行
2
这几天,杨紫怒怼粉丝的事上了微博热搜。在吃瓜群众都集体感叹“偶像亲自下海手撕粉丝”如此神转折的剧情时,我只注意到了杨紫回复的一句话:
“打着爱我的名义伤害我!”
以爱为初衷,却对当事人亮出了尖锐的匕首,披着情感的外套,让人无法闪躲和怀疑,最后刀刀命中,血流成河。
到头来,还要再补上一句:都是为了你好。
对不起,这份爱不是初衷,是借口!这份爱,带来的是更为赤裸残酷的伤害!
以爱为名的伤害,真心要不起
爱情是一种纯度,朋友是一种广度,亲情是一种厚度。
无论哪一种,都能使人更加完整。让人在成长的道路上不至于太孤独,太软弱,太无助。
因为如此,更珍之重之。
然而不管爱情友情亲情,都是易碎品,一旦出现过裂缝,便很难恢复原貌;不论是谁对不起谁,那裂缝都如同两面刃,一面伤人,一面伤己。
如果以爱为名,为何不试着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想问题;为何不愿意接受与改变;为何不能够多点宽容与谅解;为何非要去对别人的人生指手画脚!
3
富兰克林曾说:有的人25岁就死了,只是到75岁才埋葬。
今年我25岁
我努力地在这个泥泞的人世踽踽独行,我不明白,为什么要放弃梦想,逃避苦难,寻求安逸,追逐看起来的“体面”?
如果将人生比作一组正弦曲线,25岁,无疑是来到了第一个波峰。
倒不是说这个年纪已经实现了名利双收,走上人生巅峰。当然,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的确已经有人做到了,只是更多的人还在漫漫人生路中跋涉。
25岁,精力充沛,时间充足,思想、三观逐渐成熟,身体部件组装成型并输送能量,大脑源源不断汲取知识,补充养分……
25岁的我们,努力寻找自己的定位,实现个人的目标,追逐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能为了未来奋不顾身,为了梦想拼劲全力,为了成长浴火重生……
一切的一切,都澎湃而富有生命力,积极美好,热情绚烂。
这样的人生,为想要的生活奔驰,即便输了,也虽败犹荣!
我可以理解每个人的追求不同,但不能苟同把一样的模式复制到所有人的身上,把自以为的思想嫁接到每个人的脑里。
我不愿放弃心中所想所爱,转而投入舒适区中,从此,岁月静好,从其,平淡无波,从此,一潭死水。
最怕你一生碌碌无为,还要安慰自己平凡可贵。
平平淡淡的确是福,但那是在已经拼过,闯过,趟过,努力过;
拥有了,得到了,明白了,懂得了,可以摸着自己的胸口问心无愧了
高潮过后的平淡,才会倍感知足和珍贵
不然,25岁之后的人生,要凭何存在?
依然通气的鼻子?始终健全的手脚?
还是世俗眼中的满意和认可?
4
很小的时候看过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面有一句话至今令我印象深刻: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
25岁这年,我不甘心,就此死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