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钟与蝴蝶:用眼睛写故事的人

“我的肉体沉重如潜水钟,

但内心渴望像蝴蝶般自由飞翔……

本来想死的我,

只能靠想象与回忆活下去。”

——尚·多明尼克·鲍比

最近两周“得到”李笑来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上,重点讲述了一个概念:元认知能力

刚好,前段时间看了一部法语影片《潜水钟与蝴蝶》(The Diving Bell and the Butterfly),本片的主人公是个成功的公众人物,但不幸的是,他突发重病,一下子失去了说话和活动的能力,仅依靠左眼眨动与外界交流。

整部影片展现了一个安静的内心世界,我们通过影像可以体会到主人公如何运用大脑意识与这个世界的互动。

影片改编自1997年去世的法国《Elle》杂志主编尚·多明尼克·鲍比(Jean-Dominique Bauby)的同名回忆录。

为什么名字叫潜水钟与蝴蝶呢?

其实这里面有着深刻的隐喻。

1995年12月8日《Elle》的总编辑鲍比(Bauby)开车途中突然意外中风陷入深度昏迷,20天之后他终于苏醒,不幸的是他得了闭锁综合征(locked-in syndrome

鲍比几乎全身瘫痪,不能活动身体、不能吞咽、不能说话,为了避免没有作用的右眼遭受感染,被医生像缝袜子一样给缝合了,唯一能动的就是左眼。

虽然身体不能动弹,但是他的意识是清醒的,而这只左眼成为他与这个世界唯一的联系工具。

眨眼一次代表“是”;

眨眼两次代表“否”。

鲍比开始了交流的尝试。


言语治疗师会拿出一个使用频率高的字母卡,按顺序一一念出一串字母:

E,S,A,R,I,N,T……

鲍比眨眼表示他要的那个字母,然后言语治疗师会一一记下选择的字母,按照这样的方式组成字词和句子,如此重复。

通过眨眼的方式,鲍比说出的第一句话是:

我想死。

是的,对于一个全身无法活动,但意识还清醒的人来说,这是极其痛苦的。

更痛苦的是,他似乎连选择死亡的能力都没有。

这时,他的身体就像被紧紧地束缚在一个潜水钟当中,无法挣脱。

不过,在身体被完全锁住的情况下,他的思绪仍然可以像蝴蝶一样无拘无束的飞翔。

就在这眨眼之间,鲍比用这只眼睛来选择字母牌上的字母,花了两年的时间,终于完成自己的回忆录《潜水钟与蝴蝶》(Le Scaphandre et le papillon)。


这是一本用生命写就的书。可惜的是,就在图书出版的10天后,鲍比告别了人世。

当突然遭受意外,坠入无边无际的痛苦之河后,这位风光的总编辑开始了对人生的反思。

从“我想死”到慢慢开始接受现实,直至最后通过眨眼完成传记,他通过写作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

我想这个故事最大的意义就是提醒我们:

面对不幸,我们无法抗拒,但是哪怕身体已经不属于你了,可思想还是自由的,它会像蝴蝶一样自由飞翔……

反思一下,有多少人,身形健康,却被困在永恒的当下……

生命最终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生存,还在于自我意识觉醒和反思的能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