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爱情》这部片如一部细致的纪录片,仔细看下来,会发现它记录了每个人的一生。他们被时代的洪流裹挟,或因政治压迫,或因自身见识,无幸运垂青,无机遇光临,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向现实低头,被动接受命运抛来的荒诞包袱,过着不可掌控的人生。
剧中的葛老师用时下流行的称谓评断,她绝对是那个年代的“文艺女青年”。她美丽,有文化,有品味,对生活有着向往和追求。在文盲横行的岛上,在“婆婆妈妈”的妇人中,她和安杰一样,是“鹤立鸡群”的存在。
初识安杰时,葛老师毫不吝惜地盛赞安杰身上有种不同的味道。那种夸赞不是恭维,而是心底里的欣赏和欢喜。封闭的岛上,终于来了一位合她胃口,令她赏心悦目的女人。
葛老师初次受邀去安杰家做客,她穿上安杰赠送的裙子,在镜子前美美地欣赏着自己,感叹“我啥时候也过上这样的日子呀”,。和安杰一起在院子里品咖啡,毫不掩饰对安杰生活的向往,又一次哀叹自己“啥时也能过上这样的生活”。
葛老师和安杰一样出身不好,渔霸的女儿像紧箍咒扣在了头上取不下来。安杰幸运地遇到了江德福,受江德福的庇护,她可以活的随心自由。而反观葛老师,下雨又没伞的人,只能低着头,接受风雨的吹打,含沙射影的诽谤,小心翼翼地活着。
现在社会开放度和包容度都提升了,大龄剩女有时还会遭受周围人的非议,遭受亲戚们过度的关心,遭受父母的催婚。那个时代,葛老师一个十足的大龄剩女,“出身”又不好。那些流言蜚语似狂风不减,似微风不绝于耳,时不时地袭来。善良如江德华这般的人,在王政委妻子那获知葛老师是渔霸的女儿,也会心惊胆战,也会想方设法阻止嫂子安杰和她交往。单纯如王政委的儿子在饭桌上都讥笑她老姑娘,诅咒她将来不一定嫁给那个丑八怪。那些居心叵测的人,那些心术不正的人,我们无从想象他们会说出多少恶毒、阴险、恶劣的话语。
葛老师一个有文化,有追求的女人,自然想选择一个有共同语言,能产生精神共鸣的伴侣。前妻去世的老丁也一直在物色一位如安杰般的文化女人。在狭小的岛上,彼此可选余地都很小,你有情我有意,他俩能够结合是最合适不过的了。两人也想把握住难得的机会,都不肯错过彼此。葛老师借家访之际主动接近老丁,老丁对葛老师的到来倍感欣喜。佳人良缘眼看着水到渠成,要达成所愿了。横生枝节,“好事之徒”王政委的妻子却成了半路跑出来的“程咬金”,以她的妇人之见,妇人之情,她认为该嫁给老丁的应该是她的好友江德华。她要从中作梗,以她之力难以阻挡,于是她安排丈夫王政委阻止此事,于是葛老师和老丁的结婚报告遭到上级领导的坚决反对。葛老师和老丁不曾想到那些神一样的敌人除了坚定的组织还有好事的“大妈”。婚事泡汤的葛老师忍不住在老丁面前哭,希望老丁能力挽狂澜。可惜老丁不是江德福,没有江德福的坚定立场,没有江德福的勇敢果断,彼此美好的机会就这样错过了。
一个教书育人的老师,一个有情有义的女人。在政治风暴中,无依无靠,终究难逃挑大粪的凌辱和磨难。生活中只剩下了苟且,爱情和婚姻、诗和远方渐行渐远,渺渺茫茫。时间更不会饶她,一转眼,大龄剩女要成老妇了。
最后,她嫁给高官王政委,在外人看来是苦尽甘来,得心所愿。在她那里,实在是无可奈何的选择,无奈之举。当安杰奉命去试探她对王政委的意思时,她说“我这一辈子都过了半辈子了,还有啥可考虑的。”她站在讲台上,望着即将阔别的教室,心中五味杂陈。
即将离岛,葛老师最后一次和安杰一起喝咖啡。仔细看她俩的对话,安杰问她“喜欢咖啡的味道还是喝咖啡的感觉”,“你也苦尽甘来了。”她思忖一下说“还是喝咖啡的感觉更好一些”,她俩谈的不只是表面的咖啡,还有更深的潜台词,安杰那没有直接问出的话是“嫁给王政委了,称心如意吗?高兴吗?”她笑言“王政委要是像你家江司令一样就好了”,与嫁的那个人比起来,还不如终于嫁人了让她更心生欢喜一些。问话问意,听话听音,安杰之所以如此问,只有安杰能懂她的心,只有她懂安杰的意。同为文艺女青年,谁不曾怀揣爱情的梦,谁不想找一个如江德福般情投意合、两情相悦之人。奈何,最后还是不得不向现实屈服,嫁给曾经阻止自己婚事的人,嫁给曾经讨厌的人,她也于心不甘,只不过给自己找了一个合适的栖身之所。
没想到,晚年的葛老师和安杰竟成为了亲家。晚年的安杰,各个子女成家立业,各有所成,子孙绕膝,尽享天伦之乐,更有老伴江德福常伴左右。晚年的葛老师,只能孤单影只的跳广场舞打发时间,幸好得一媳妇江亚菲,还如女儿般孝敬她。
晚年的他们回岛上故地重游,葛老师摇着头说“无意思”,江德华笑她“记仇”。真不一句“记仇”可以解释的。其他人故地重游,触景生情,重温当年的生活,有悲还有欢,有苦还有乐。于她而言,除了心酸、哀伤、悲苦外,剩下的只有无奈。
同为文艺女青年,安杰的一生遇到了江德福,爱情甜蜜,婚姻美满,子孙满堂,自在随心,有滋有味。与安杰比起来,葛老师的一生浮生若梦,特别是岛上的日子,苟安一隅,忍辱偷生,命途多舛,终向现实屈服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