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叫义气?
大家好,我是喵儿检,一个致力于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公益活动的法律人。
工作之余,我会在知乎、微信以及抖音上解答一些朋友的法律困惑,也会在简书和微信公众平台上写一些文章。
在这期间,曾经有一位朋友问我,讲义气犯不犯法?
我一听他的问题,就知道他对“义气”这个词是有误解的。
我们都知道,三字经中有这么一句话:“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这句话中的“仁义礼智信”,就是我国古代“三纲五常”中的“五常”。
在古代,“五常”是处理君臣、父子、夫妻、上下尊卑关系的基本法则,古代人认为,坚持五常之道,就能维持社会的稳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回归到“五常”中的“义”来说,我们现在的简体字是“义”,繁体的义字是“義”。
从義的结构上来看,上面是羊,下面是我。上面的“羊”,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形,上边两点左右均分,中间也是左右对称,象征公平之意;第二种解释是祭祀的羊,表达的是信仰。而下边的“我”是持戈的武士,也可以是我的意思。
源字的意思就是:为了公平(或信仰)而战斗,对个人则是我为公平(或信仰)而战斗。也就是说,义是公平和正义的化身。
对于“义气”来说,“一是指“刚正之气”,二是指“忠孝之气”。
所以,讲义气不仅不犯法,反而应该大力提倡才对。
2.要不要讲义气?
在和这位朋友聊到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时。
他说,前段时间,他的一个朋友被人打了,他们几个在一起喝酒的时候,其中一个朋友提出要一起去帮朋友出气,他对这件事有点顾忌,不太愿意去,其他人就说他不够哥们义气。
说到这里,我突然理解了他的第一个问题,如今在不少人眼中,将“义气”一词的含义曲解了,他们狭义地把“义气”理解成了“为朋友两肋插刀”。
朋友之间,讲义气本来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曲解了“义气”的本意,无原则,甚至超越道德底线去帮助朋友,就有可能触犯法律。
比如这位朋友,如果他们一起去把对方打了一顿,那在这件事当中,他即使不是主犯,也是从犯。
所以,问题的根本不是要不要讲义气,而是怎么讲义气。
3.怎么讲义气?
01讲义气的第一标准是,所作的事情符合正义的评判标准。
在周星驰主演的电影《九品芝麻官》当中,包龙星为了给戚秦氏平反,拿着他父亲临死前交给他的半块馒头到京城找刑部尚书求援,但刑部尚书早已和常威的父亲水师提督串通,这位刑部尚书不但不帮包龙星,反而被赶出大门,流落京城做了乞丐。
我们评价这位刑部尚书,就是不讲义气。
可是,换一个角度来看,水师提督和刑部尚书是多年的好友,水师提督上门找刑部尚书帮忙,刑部尚书是不是觉得,如果不帮这个忙,显得自己不讲义气?
所以,讲义气,首先要看这件事是否正义。
02讲义气的第二标准是,所作的事情符合法律的规定。
就像刚才提到的那位朋友一样,虽然他们是为了帮朋友主持正义,但打人这件事本来就是违法的,违法的事情是不可以做的。
如果想帮朋友,可以帮他报警,帮他找律师咨询,帮他通过正当的法律途径来解决,而不是意气用事。
03讲义气的第三标准是,所作的事情能够保护朋友的利益。
这里讲到的就是讲义气的目的问题了。
我们讲义气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护朋友的利益,而不是以讲义气之名,损害朋友的利益。
如果朋友被打了,为了讲义气,你在帮他打回去,这不仅对保护朋友的利益无益,反而还得让你的朋友因此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这不是适得其反吗。
所以,在讲义气之前,为了自己,也为了朋友,首先对照一下以上三个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