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地上的《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一行一行的粉笔字,随意而轻快自在的被书写在XX大学后院一个无人的小广场的地上。记忆中的少男少女,白衣长裙,背影穿梭,在夏日午后阳光下的树荫里,如错落无序的音符来来回回,编撰出一曲“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时光不再来的乐曲...

      那年高三,初夏,眼看着就要参加听了十二年狼来了,而狼终于要来了的高考。那时候对七月的称谓并不怎么美好,由于存在高考的压力,一直被大家叫着“黑色的七月”。现在的人大概是了解了所谓的“吸引力法则”和“墨菲定律”,并不人为的给有着升学压力的六月冠个可怕的名字;相比之下,我们那时代的人好像还更直率,觉得害怕有压力消化不掉,也就直接讲出来,谁也不笑话谁。

      高考——在战术上要重视它,在战略上要藐视它。这不知道是谁讲的自我解嘲的话,而我确实做到了“藐视”它。那时候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还是天生骨子里叛逆——因为外表的一脸纯良,要怪也只能怪到骨子里了,越临近高考,我越发的在教室里坐不住。初夏,北方教室没有也并不十分需要空调,下午上课还是会有点闷,有时候两堂课连起来做题,大家安静的吓人,只有笔划过纸面的窸窸窣窣的声。又闷又困又静,有时候实在难耐,会趁着众人不注意,默默的溜出教室,偷偷溜进停车棚,取了自己的车骑上飞似的离开校园,出了校门不管哪里都是自由之所在。

        这一日下午,溜出来还撞上了隔壁班的少年。两人也是初中同学,升入高中一直互认为朋友,伴随着高二结束的时候,两人的暧昧已经升华到彼此默认的关系,于是心有灵犀的事也常有发生。双双逃课出来,骑上车被少年带到离所在高中不远的当地的一所大学,七拐八绕的来到一片无人的小广场。阳光洒下,一半被周围的树丛遮挡住强烈刺目的光,一半被树叶滤过强光后格外温柔的照到小广场的空地上,些许风轻轻吹过,温柔了岁月,醉了时光。

      不知是哪来的兴致,逃离了课堂也不忘了学习;也不记得是谁的提议,没带纸笔就着地上不知谁留下的粉笔,在地上开始默写两个人都觉得很美的一首离别的悲戚的诗词,一人一句的间隔着接续上一人的句尾,续写完了整首的《雨霖铃》。弯着身子长裙子拖着地,一笔一划的写下柳永的《雨霖铃》——一首写离别情写的入木三分的情诗,字字含情句句愁。现在想想,可能是给高考后就要分隔两地、即将开始四年异地恋、并最终毕业后走向终生断联的两个人提前写好了结局吧,多少年后的量子信息早已预知的大结局...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记忆沉寂时间的长河里,似泰坦尼克号尘封在海底,不经意间被打捞起,触动了一场回忆。倘若,倘若当年两小无猜的少男少女,一起在地上写诗相视而笑对生活十分满足的拥有两颗透明清澈的心的少男少女,即使如愿的走在一起,经过这20多年后生活的捶打,在物欲横流的世道间历经磨砺,还能有这样同频共振、琴瑟和鸣的朴素之情?这本就稀少且短暂,不可能长久拥有,如昙花一现,即刻没去了。

      初恋的清澈,如流星划过,于人生长河来讲,舜忽间即灭;不与人商量,亦不肯停留。只一瞬,戛然而止,再不复重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