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记
在京东阅读看到秋叶大叔的《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看到了150页后,果断放弃电子书,在淘宝发了19元买纸质书,我相信是正版的,因为还有书套夹。这本书给我极大的震撼,读书也可以很有趣,读书也可以让人明智理,通晓道理,成长进步。在以后的日子里,理解这本书的思路,灌输到别的书中,提升提高自己。
序篇
第一问:没空读书?再忙也可以一年读上百本书
秋叶老师一年读书120-180本书,先例举柳比歇夫的工作,然后回到自己身上,用一周的工作量来引出时间安排,给读者极大地信心。
第二问:怎样读书?这10个误区你也困惑吗
问1:你说自己一年读100多本书,怎样做到的?
1、读书的思路:领会就好,用时能找到,阅读层次
问2:你哪里有时间读那么多书?
2、做好时间管理,好的阅读习惯,轻松的阅读。
问3:你是如何选书?
秋叶大叔推荐:郝明义《越读者》,读书的类型要丰富,而不是仅仅追求读得多。
搭配四类书:
- 工具书:作为参考,随时翻阅
- 专业书:安身立命的根基,通读;长期跟踪
- 视野书:用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世界,多维度的思考和观察
- 潮流书:保持与时俱进,保持时代的新鲜感,作者对问题的分析思维。
总结:一个人在不同成长阶段选择书也要有侧重的,什么都懂一点真不如先看懂一门比较好
问4:读书是速读好还是精度好?
读书有:略读、跳读、精度,主题阅读。
对自己研究的领域要进行主题阅读。
问5:读书是不是开卷有益?
有益有害是相对的,有害的书的总能发现作者的不足,有益的书能提炼有价值的产物
问6:能推荐一套经典阅读书单吗?
先读起来,总能判断书的好坏。
书单搜索:书籍类型+书单
问7:别人推荐的经典书籍我看不懂、看不进去怎么办?
先培养阅读习惯、阅读能力,慢慢的就会喜欢
问8:有些书只读没有感觉,怎么办?
读书要结合实践运用,去分析实际问题
读实用的书的四层境界:
1、你看得懂别人的道理,
2、自己能照着讲出来,
3、自己能有意识去运用,
4、能用自己的话总结出来。
打开视野,解开思维盲区,再通过行动来改变。读书要厚积薄发,不期速成,功不唐捐。
问9:我没有时间读完整本书,只订阅经典博客,经常看看,比如秋叶老师的,够吗?
书比博客更加的系统化、结构化,我们需要培养自己结构化思维架构,多整本书、做书摘、做笔记、做练习,锤炼自己的整体思维能力。然后辅助些专业的博客。
问 10: 你读书时有什么乐趣?
解密书中的故事、搭建自己结构化的思维、分享、社交玩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