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已经翻了200遍了,最喜欢读的还是他们结伴去往三闾大学教书的那段旅程,这一段似乎都可以独立于全部成为一个精彩的中短篇。实际上钱先生是根据自身的真实经历再加上一些虚构和其他经历的叠加写成的,所以读来真切,就仿佛这个奇妙的五人组合栩栩如生的跳动在你眼前,忍俊不禁而又万分感慨。
背景在抗战时,五人受聘不远千里从上海去湖南一所大学报到,尽管战争导致的时局动荡给人们的出行笼罩了层层阴云,说是旅行不那么轻松快乐,有时更像是逃难,但又不准确,故此形容为旅程较为合适。每个人都抱着各自的心态,做着自己的行为,更像是几个典型的国人,就活在我们中间,真切而幽默又带有知识分子的特征。在对待李梅亭的傲慢和刚愎自用时,方鸿渐几乎拼尽了全身的冷气去接招,很直白,也透着悲哀,这小伙放现在的职场中咋混呀!果然后来在三闾大学也是稀里糊涂的失败收场,当然这是小说的后话。那么赵辛楣的处理方式似乎更合乎时宜,作者对这个角色是爱护的,尊重的。每次读到他们几段精彩的对话,都忍不住茅塞顿开,嘴角上扬,一句一个包袱,砸的你笑不能停。那不是看了喜剧听了相声后的哈哈大笑,而是笑在心里,像湖面开了朵红莲。
整个旅程并不平淡,设计是有高潮有起伏的。时而替他们的命运紧张,时而又欣赏他们所到之处的人文风物,其实可以想象,在当时民国的条件下,走这样一个长路是非常艰辛的,经常前不着村后不着店,长路漫漫只能向前走。在一个接一个的矛盾的集中下,人性的爆发非常真实。很多细节的描写包括对李顾二人的勾勒让我爱读也并不讨厌,只觉得趣味盎然。孙柔嘉是这一行人中的清新亮点,通过漫长的旅途积累了对方的感情,为后来在学校的婚恋发展做了铺垫。他和她就在那个清晨的江西旅馆后面坟堆傍边的谈生死谈鬼一段,就像旅途累了喝一杯咖啡定定神,静静的做些心灵上的沟通,舒缓那路途的艰难。
旅程快结束时不是有句经典的名言吗?大意是方鸿渐说能一起经过长期旅行而彼此都不讨厌的人才能结为夫妻或者挚友,但赵辛楣一句反驳,说:你不讨厌,可你全无用处。可怜的男主当时好没趣的。孙小姐和方可说是经过了长途而彼此不讨厌,奠定了可结尾夫妻的基础,应了第一句话。不过她是否没看出来小方全无用处这一点还千方百计的要嫁他,或者她其实是看出来的,只是女人在选择爱人的时候,标准与男人不同,哪怕日后懊悔也保持自己纯洁的幻想,好真实,挺温暖。
总之钱先生笔下的这段旅程,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你真正的吃透了,那以后无论走遍天下到哪里都会有滋有味。
(图为钱钟书的父亲曾在武汉任教时的故居,一栋美式风格的小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