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测你的知识掌握度!
同学们,学习完语文核心知识点,快来用这组练习题检验学习成果!涵盖文学常识、现代文阅读和作文训练,帮你查漏补缺、强化应试能力。
一、文学常识填空题
1. 《______》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2. 唐代诗人______与李白齐名,并称“李杜”,他的诗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
3. “唐宋八大家”中,唐代的两位文学家是韩愈和______。
4. 元杂剧的四大悲剧包括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和纪君祥的《______》。
5. 明代小说“四大奇书”是指《三国演义》《水浒传》《______》和《金瓶梅》。
6. 李清照的词集名为《______》,其词作风格前期多写闺阁生活,后期则充满家国之思。
7. 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千古名句是“,” 。
8. 《______》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由东汉班固编撰,记载了西汉一朝的历史。
二、现代文阅读分析题
(一)阅读下文,完成1 - 4题
《故乡的芦苇》
①多年来最令我魂牵梦萦、不能忘怀的,是故乡的芦苇。
②每年,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还未褪尽寒意的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它长得很快,要不了多少日子,它就可以长到几尺高,快活地舒展它那扁平的狭长的叶子。
③到这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最喜欢摘一片芦叶,熟练地卷成小小的哨子,放在嘴边,吹出各种悦耳的乐音。孩子们为这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在亮晶晶的小河边,在碧青青的草地上,快乐地奔跑着,忘情地呼唤着……
④我们还喜欢用芦叶折成绿色的芦叶船。手巧的伙伴,还会从旧火柴匣剪下小片片,当作舵,安在小船的尾部,还用香烟匣里的锡纸做成小小的银色的帆叶。我们一个个光着小脚丫,蹲伏在河滩上,小心翼翼地把各自的小船移到水面上。“开船啰!开船啰!”于是,在一片欢呼雀跃声中,绿色的“船队”便满载着我们纯真的幻想之花,顺流而去……
⑤在那星月交辉的夏夜,我最喜欢带着弟弟到芦苇丛中抓纺织娘。纺织娘通体翠绿,小巧玲珑。它头上两根细长的触须,会在月光下轻轻舞动,那鸣叫声就像用琴弓拉戏,非常动听。我们把捉到的纺织娘小心地放进小竹笼子里,怕它们饿,就塞进几朵金黄色的南瓜花,然后将笼子挂在蚊帐架上,任纺织娘那美妙的歌声伴我们进入甜蜜的梦乡……
⑥啊,故乡的芦苇!因为你给过我不少童年的欢乐,所以我一直对你怀有一种特殊的亲切之感。每当想起你,我就会沉浸在童年美好的回忆之中。
1. 文章第②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
2. 请概括文章围绕“故乡的芦苇”写了哪几件童年趣事。(6分)
3. 分析结尾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4. 结合全文,谈谈作者对故乡芦苇怀有怎样的情感?(6分)
(二)阅读提示
1. 答题思路:先通读文章,标注段落层次和关键语句;分析修辞手法时,需结合具体语句阐述效果;概括事件要简洁全面;理解结尾段作用可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入手;分析情感则需紧扣文中描写的场景与细节。
2. 评分标准:按要点给分,答案需条理清晰,关键词突出。
三、作文题目及写作思路提示
(一)作文题目
以“成长路上的一盏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二)写作思路提示
1. 审题立意:“灯”象征指引、温暖与希望,可将其具象化为某个人(如父母、老师、榜样)、某件事、某种品质或书籍、一句话等。文章需围绕“灯”如何照亮自己的成长之路展开,体现积极向上的主题。
2. 结构布局
- 开头:可用比喻、排比等手法引出“灯”的概念,点明主旨,如“成长的道路布满迷雾,而总有一盏灯,在黑暗中为我照亮前行的方向” 。
- 中间:通过具体事例展开。若写人,可叙述其帮助、鼓励自己的故事;若写物,可阐述从其身上获得的感悟。注意详略得当,运用细节描写增强感染力。
- 结尾:总结“灯”对自己成长的深远意义,升华主题,表达感恩与展望。
3. 素材参考:可选取疫情期间医护人员逆行的事迹,将他们作为照亮社会的“灯”;或回忆自己学习遇挫时,老师的鼓励成为激励自己前进的“灯”;也可结合经典书籍,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主人公的精神如同明灯指引自己面对困难 。
做完题目后,记得对照答案认真分析,及时巩固薄弱知识点!同学们有任何疑问或想获取更多练习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