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日
挫折商的英文简称是AQ(Adversity Quotient),是美国职业培训师保罗·斯托茨提出的概念。 1997年,斯托茨在《挫折商:变挫折为机会》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挫折商。简而言之,挫折商就是一个人化解并超越挫折的能力。2000年,斯托茨又出版了《工作中的挫折商》一书,从此以后,AQ成了职场培训中的重要概念。AQ不只衡量一个人战胜工作挫折的能力,它还衡量一个人战胜任何挫折的能力。
挫折商的高低至关重要,如何培养孩子的挫折商,在中国孩子大部分把的挫折商低归结于家长的溺爱,这点说法不全面,溺爱会使挫折商低,但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部分中国家长教育观念,他们容易使用“坏苹果”理论和“要挟论”。
“坏苹果”理论即把一些好的苹果和一个坏的苹果放在一起,好的也会变成坏的,用俗语会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或者说“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在这里坏是会传染的。
“要挟论”即家长们经常会说:“如果你在A事上不听话,就剥夺你在B事的权利,
当两者相遇就会发生奇妙的事情,如果家长经常使用要挟论,孩子就会产生坏苹果的效应,就会在CDEF等事件上连锁反应,在对待CDEF事件,甚至所有的事件上就会唯唯诺诺,不敢尝试,害怕受到相应的惩罚,或者避免父母的不悦。低挫折商的人一个重要特征是将挫折扩大化,即当事人会将一个挫折的恶果延伸到其他方面。于是,他们遭遇到一个挫折事件后,很容易产生“天塌下来了”的感觉,从而觉得一切都糟透了。这样一来,一个挫折事件就会像瘟疫一样蔓延到他生活的方方面面,最终让他因为一个挫折而否定自己的一切。这样,就不能有效的回避挫折,做出正确的选择战胜挫折。
正确的做法是就事论事不做额外的迁移,避免坏苹果效应,防止挫折感的蔓延,使孩子陷入挫折中无法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