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这个词听起来像是谁都不敢轻易说出口的,它的字面意思大概就是,上天安排的命运,上天给予的命运,当然获得天命的人,也有种像是天选之人的意思,责任是重大的事,负有压力的,但是压力会转化为动力,这啊,有一些就是孔子的“天命”。
那么究竟什么能够被称为是孔子的天命呢?曾经孔子路过一个地方,那个地方的人口比较多,孔子就与当时在驾车的冉有讨论了一下,在这里他认为该怎样治理,人口多固然是有缺点也有优点的,如果这样的话就可以先让他们变得富强起来,变得富裕起来。那么变富强了以后该怎么办?冉有又问到。孔子想了想之后说“教之”,教之大概能够教些什么呢?可以想象一下,这说要交的可是老百姓们,那是古代所称的庶民,在古代,只有贵族的子弟才可以有学习的资格。其实不仅仅是觉知要叫老百姓富之,也需要带动整国的人民共同富裕。现在国家开始推行的政策,也正是这个样子,而孔子可以在那个时候就做出这样的决定,也许这就是孔子的天命。
还有一次孔子要去陈国,中间要路过一个叫做“匡”的地方,然而就在孔子经过那里的时候,因为孔子他长得比较像季桓子的家臣阳虎,所以说匡人就把孔子误认为成为了阳虎,因为杨虎曾经迫害过匡人,于是就把孔子拘留了起来。因为匡人捣这个乱,所以说孔子一向非常欣赏的徒弟——颜渊,与孔子走散了,也许过了一定的时间之后才找到孔子他们,谁想得到孔子见到颜渊说的第一句话竟然是:我还以为你死了。虽说师徒关系甚好,但是能够像孔子与颜渊这样子的,并不多,然而颜渊也回了他一句,师傅还在,我怎么敢死呢?但是就算见了颜渊,孔子也没有立即离开。孔子说:“周文王已经死了,周代的礼乐制度不就在我们这里嘛?如果老天爷要毁灭这些礼乐制度的话,就不会让我们这些后死的人承提起维护它的责任啊!上天并没有要消灭周代的这些礼乐,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孔子在前面的两个故事里面一遍又一遍的强调他的天命,是这真的是上天指引孔子去做的使命吗?我们都知道孔子把自己的志向看的很重要,他也许曾经迷惑过,要不要跟随公山不狃,要不要接受阳虎的邀请,他迷惑的东西并不少,但是他唯一一直在坚持,一直没有动摇过,一直非常坚定的,就是他的志向。我们现在再来看这个天命,他确实不容易被我们下定义,那么这个天命真的就是上天赋予他的吗?其实并不是,孔子在这个时候已经将自己的使命,在自己心中占据了一种不可动摇的地位。坚定,我们现在许多人都能够做到对自己志向或者另外一种东西保持坚定不移,但是谁、又有多少人,能够像孔子一样——坚定到认为是上天给的,坚定到认为是注定?
所以从始至终,都只有孔子一人在强调,不停的强调自己在做的事情是天命,因为是他心中这种坚定的思想已经牢牢的扎根了。他自己,赋予了自己一个坚定的使命——一个“天命”。
大家想一想,他之前所做的那么多事情,尽管他最后失败,这也不是一直为他的天命而努力吗?
失败过,但孔子也并没有改变他的志向。
按照现在这种状况,凡是一个想要成大业的人应该都会改吧,否则可能他一生都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人,这样子他不就前功尽弃了吗?其实,孔子他并不会改变自己的计策,为什么?其实还是因为他已经将自己的这种志向认为成是一种天命了,将它当成一种注定,不停地坚守,他认为不需要改,也改不了,他或许认为,既然是天命终有一个人会理解自己,终有一个人会重用自己,只需要不断努力去探寻,然后一边等待就好了。他或许认为,这是一种不可侵犯的注定,因为他接受了这样的使命,他自豪他骄傲,他也不需要改,神的指示,总是不太容易改变。
所以,对于孔子来讲,他的天命,我们不是上天给予他的,也不是我们这些后人所下的定义,而是他心中一种对自己使命的肯定,他的坚持使他自己认为这已经成了注定,他的坚持使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他坚持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正是这个坚持成就了他,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