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立即就能联想它的前一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可紧接着,你或许会反驳:
我觉得并不尽然,据我观察,好人也并不一定就有好报,反之亦然。
这不免让我们怀疑,这句老话是否只是自我安慰?
那真实的世界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这不禁让我想起很久以前的一则新闻,一个人好心扶起摔倒在地的老人,反被老人讹诈。
从那之后,很多人看到同样的场景,便学会了“视而不见”。
这看似是真实的世界——行善不一定有好报。
但在我看来,这背后却隐藏着一个“公开的秘密”。
说它是公开的,因为人人都知道,甚至还很熟悉。比如,一名学生考一次高分可能是因为运气,也可能是因为作弊。但倘若他每次都能考高分,那肯定是因为实力。
说它是秘密,因为即便人人知道,却很少有人真正去做,也就更不肖说做到了。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既然不去做,那我是否可以认为,人们只是表面上认同,而心里却并不认同呢?比如,人人都知道锻炼身体肯定对自己的健康有益,人人也都知道好好学习肯定能提升自己的认知,但现实生活中,却鲜有人持续的锻炼和学习。
其实,这个公开的秘密仅用两个字就可以概括——长期!
就如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要在“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后面,加上一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了。因为,短期来看,行善事未必有善报,反之亦然。但时间是最公正的裁判。也即,长期来看,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是一种必然。
另外,这还解释了或许一直以来存于你心中的一个疑问——为什么我付出了,却得不到回报?
答案其实很简单:你付出的量还不够大,时间也还不够久。
追求性价比是人性使然,所以,人人都希望付出一份,便可以得到一份,甚至是更多份。但生活的真相是,几乎所有的反馈都不是线性的,而是指数级别的——前期几乎没有变化,后期却突然爆发。
就像是学习游泳的你,一直呛水、乱蹬。然后,突然间,你就可以在水中自由自在的游荡了。就像是学习骑单车的你,一直东倒西歪,一直摔跤打转。然后,刹那间,你就可以随意的穿梭于人流与车群之中了。
那一瞬间的“开窍”、“灵光乍现”、“一通百通”,其实,都是漫长积累的结果。
恰恰在昨天晚上,我在和一位小伙伴聊天时,说到:“对我来说,进入投资领域,其实是个必然。因为我有阅读的习惯,和大多数人一样,我也在努力赚钱,所以,在我阅读的过程中,遇到与‘金融’、‘投资’相关的书籍,就是个必然。”
也许,你已经尝试着做过很多事情,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或是以一种不好也不差的下场收尾。而以后,若是你能在几乎任何一件事情上面加入“长期”二字,那么,那将大大提升你“由入门到精通”的概率。
就像五年前,我开始进入投资领域,虽然三年之后,我的投资收益率还是负的,但又过了两年,也就是总共五年之后,我的投资收益率就超过了100%。
时间会筛掉侥幸,淘尽浮华,留下真实的你。善行也好,努力也罢,不是不报,只是时候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