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的毒身体知道,不要让身体成为情绪的容器

说到情绪,我觉得我特别有发言权,倒不是因为我有多么专业的知识体系,而是因为我自己在情绪里的不懈的探索,并且有了些许的转变。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不管是东方的《黄帝内经》还是西方的心理学研究,都在指向一点:无形的情绪会影响到有形的身体。

说到这一点,必须要先了解到:万事万物都是能量的存在。这可能有一点费解,包括我自己,在一开始接触到这样的概念也是特别的难以理解,用一个字表达就是感觉很“玄”。

更多的人愿意从科学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不愿意去理解“形而上”的东西,他们觉得那很“玄”。确实,物质是我们肉眼看到的东西,我们觉得“哦!就是这样的!因为我的眼睛看到了呀!”对于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因为不可比拟,所以很难理解,觉得很“玄”,会有疑惑“真的是这样吗?”,认为“这不是真的!”。

那我们就从近代的量子物理开始吧,至少让你觉得是从科学的角度,这样比较容易接受。

从微观层面上讲,物质都是由细胞组成的,而细胞呢,是由原子构成的,那么再往下分呢,原子是由次原子构成,而次原子的0.001%是次原子核,那么剩下的99.999%是什么呢?答案是:空,也就是能量!

能量充斥着宇宙的任何一个空间!

不要觉得玄乎,慢慢你就会懂得,所有有形的物质都是来自于无形,因为宇宙的幻化之初就是无形的存在,慢慢的形成了现在的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球,人类,万事万物。

再回到情绪上面。你可能会有这样的经历――每天回家的时候,你自动就会“检测”出屋里的气氛是“硝烟弥漫”的,还是“一派祥和”的。我们经常会听到“这屋里怎么一股火药味?”又或者“我不想在这待着,因为我感觉这里很压抑。”

以上例举,不一而足,但都统统对能量进行了很好的说明。空间里的负面能量,让我们感觉“不舒服”“压抑”“想逃离”,就是所谓的氛围不好;而空间里的正面能量,让我们感受好――喜悦,愉悦,不想离开,比如家里充满着爱,每天都想回家;反之如果一想到回家就是被抱怨,被埋怨,传递的都是负面能量,氛围不好,那么人本能上是想要逃离的,不想回家。

啰嗦了这么多,无非是想彻底地阐述一下――能量和情绪的关系。

在我初学育儿知识的那一段时间,我会压抑自己的情绪,因为我告诉自己:对孩子发脾气不好,可是现在才知道,就算我压抑着,不爆发,孩子这个灵敏的小雷达也能侦测到愤怒生气的情绪能量,所以那个时候,孩子也会“无缘无故”的烦躁,因为她感受到了,尽管我没有爆发出来。这就是情绪的能量。能量是通过正弦波的形式在往外传递。情绪当然也是这样。

压抑情绪的另一个不好的地方,就是自身的情绪没有出口,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一则是伤害身体内薄弱的器官,二则是积压的情绪会在另一个触发点爆发,而且伤害力会更强。

我提倡不压抑情绪,当情绪来临的时候,允许它,感受它在我们的身体里流淌,――“哦,我现在很生气,我的胸口有点闷,呼吸有点急促”;我很难过,很悲伤,想哭,那就哭出来吧。我发现那些失去亲人的人在经历过“嚎啕大哭”之后,反而能够坦然,从容,这就是允许自己有难过悲伤的情绪,并让它流淌出来,之后呢?记住,情绪是一种能量,它会来,就一定会走。

当你看见这个负面情绪,允许它,接纳它,它会很快流走;而当你无视它,不理它,或者不接纳它,与它对抗,就会形成聚焦,能量会愈演愈烈。

我提倡不压抑情绪,但是也不是听之,任之,不去管它。情绪没有好坏之分,每一个情绪都是一个送信人,我们要接收“信件”,并打开它,获取“礼物”,特别是负面情绪。当下每一个使你爆发的情绪都是旧时的伤口,在提醒你去关注它,疗愈它。

从【知道】到【做到】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是抓住每一次“送信人”的礼物,而这件事,只能自己去做,没有人能够代替你。

不要把身体当作情绪的容器,而要把它当作情绪的通道。

情绪是一种无形的能量。能量是什么?能量是推动事物发展的背后的那一股力量,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我们能感受到。

就好像种子的力量――一粒种子,生根发芽,穿透黑暗,破土而出,多么让人欣喜!背后有一股力量支撑着它――那就是生命力!

我们经常听到夸奖说这个人很有“精神”,这个人“精气神很足”,其实说的就是这背后的能量。

那么情绪呢,作为一股能量的存在,也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影响。正面情绪当然是好的影响。我们说“这个人心态好”,那么这个人一定是豁达派,心境开阔,心里不装事,看的很开,世界是没有过不去的坎儿,相对应的,他的身体就会接收到这样的正面的影响,比较通透。

相反的,负面情绪,对身体造成不好的影响,危害着身体的健康。最初,身体内只是一股无形的能量,之后开始聚集有形的物质,形成结节,再形成小包,肿块,最后就是肿瘤,癌变。疾病就是这样形成的。有很多病,说是急性的,但是我认为“疾病来时终有因”,归根结底,它都是从无形的能量中来,只是我们没有感觉到而已。

扁鹊是一代名医,他初次见蔡桓公时就说:“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蔡桓公不理。过段时日再见时说“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蔡桓公还是不理。第三次见到蔡桓公说:“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这说明了疾病的来袭不是突然性的,都是一个演变的过程,而最初就是无形的负面能量。不是疾病来的突然,而是我们的感觉敏感度太低了。

所以,经常关注我们的身体,感受它,比如静心,打坐,冥想,瑜伽,太极等等,做一些和自己的身体待在一起的活动,提高对身体的敏感度。

敏感度提高了,身体有任何不舒服的时候你都能快速捕捉到,并作出回应,调整。

从身体的病痛追溯到情绪,去看见,接纳并疗愈每一个“伤口”,久而久之,你的复原能力会越来越强。

从“知道”到“做到”是一条漫长的路,因为小时候被植入的固定化的思维,已经在大脑形成自动运转模式,要改变不易,但是只要一遍一遍的找到礼物,就一定可以做到。没有什么能抵挡你想改变的心!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画了一幅秋天的画。 秋天,是多么的美好和美丽啊。 森林中,夏天的翠绿,变成了秋天喜气洋洋的红色,绿叶红了。动物们...
    梦怡璎阅读 483评论 2 2
  • 看到笑来老师文章后,我脑中想到是,已经不记得出处的一句话:让你成长的不是年龄,而是经历。 为什么不...
    暖暖的大树阅读 153评论 1 2
  • 闲题 云逐香残雾远山,翠华陌野绽秋颜。 絮丝锦鲤荷池绕,漫吟闲句一水湾。
    一叶纤尘阅读 495评论 0 1
  • 我抬起头, 看见夜里的云。 风走过大地, 叶子刮蹭在心头。 昨日的星空, 有一些漆黑里的梦事。 飘走了些什么, 此...
    木子思书阅读 14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