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了个征文,参赛前犹豫了一阵,因为想要进入最终评审,需要达到一定的阅读量。我的朋友圈就那么一点人,到时候必然要硬着头皮去拉票,我不太习惯。
但还是想试一下,玩一下。
开始构思酝酿,想好了题目,写了个开头,还没有想好是否要参赛,放在了备忘录里。
看看截稿日期还挺远,并没有着急。我有拖延症,而且挺严重,在这里要痛打自己三百大板。
有天忽然看到通知要提前截稿,看样子来不及写新的了。
想到了前段写在简书里的一篇文字,好像还可以拿去投稿,但不知道发在了简书还能不能投,于是问了编辑,她说可以。
一直不敢把自己写的文字叫文章,总觉得不够格,在写字的路上还一直处于摸索阶段。
赶在截稿的最后一天把简书的文拿去发了邮箱,发完了过一会又有点后悔,万一选上了呢?又是照片,又是人的真名,还要去拉票,我是真的不适应高调,也不习惯抛头露面。
过了一天,有个显示外地号码的电话打了过来,一开口就问是不是杨老师,说文章准备选登,要加微信校对一下稿子。
说真的,当电话里听到称呼我杨老师的时候,我满脸发烧,如芒刺背。
加了微信,对好了稿子,看着自己那张云山雾罩的照骗,感觉头像好大,想换一张照片,但平时又从不照相,没别的可换,于是只好作罢。
文章登出来那天,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发了朋友圈,这次都没有屏蔽,也许有些人从来没有看到过我的文字。
只发朋友圈的点击量那太可怜,硬着头皮去发了仅有的一个写作群,又鼓足勇气去发了初中同学群,觉得这两个群还比较适合点。剩下的都是一些家长群,我不好意思去打扰。
幸好有堂姐,弟妹帮发了圈,有个同学也帮转发了,在这里要感谢他。
来说说这个初中同学群。
去年村里有位同学拉我进了群,很是兴奋了一下,那可是三十年未见的同学呀。后来发现里面的人都不怎么说话,群里长期静悄悄,鸦雀无声,就算有人开言,回应的人也是寥寥无几,几乎是一个僵尸群。
我把链接分享进去的时候,心里想,会不会没有动静,那多尴尬呀。
没想到不一会就有了反应,群里有点小热闹,有同学很热情马上去留了言,很让人感动。当然,我也听到了几个同学的夸赞声。
我有点坐立不安,如坐针毡,当我听到别人赞美的时候。从小到大就是这样,我也不知道这是个什么毛病。
投稿被选上后,被拉进一个群。感觉第一次进了个高逼格的群,都是高级文化人,这个作协会员,那个专栏作家,记者,还有高级教师,这个中文系毕业,那个汉语言文学专业。
我诚惶诚恐,望而生畏。一直搞不懂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什么,感觉是不是把所有的语文都学完了的专业。
时不时有人在里面作诗一首,时不时有人分享自己在各大平台发的文章,还时常有人发红包……
前几天群里的编辑说因为这次投稿加了些新人,有的人不懂群规,瞎发链接,有的专门潜水抢红包,有的是投稿专业户,有的从来不投稿……这些都要清理出去。
看来想要继续呆在群里,是需要努力的。我有点担心自己有一天会被清理出去,想着以后要不要偶尔在这投投稿。
比赛结果出来,得了个佳作奖,有点小意外。满足,感恩。
这次投稿的收获不少,突破了自己的一些心理障碍,文章得到了肯定,收获了一点自信。
其它的都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