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东野圭吾的最后致意》

此书过后,东野圭吾再无自传与随笔!

我是在kindle商店里偶然看到这本书的,先前读他的《虚无的十字架》《解忧杂货店》《湖畔》《嫌疑犯X的献身》,很喜欢,也很好奇东野圭吾是位什么样的作家,又因为UK可以免费借阅,于是就下载来看看。不过说来有些惭愧,早在11月就借了这本书,直到这两天才一口气看完。


封面.jpg

书的一开始,是记录他写作的年谱,他写作获奖历程的始末。而他写小说的起因也很简单:

既然知道了投稿方式,我就下定决心一试身手了。写小说不花钱,而且可以边工作边创作。如果能得奖的话,说不定会有大笔稿费进账。另外,成为小说家就可以回大阪了,说不定还买得起房子。总之,这么做有百利而无一害。

而他最初创作小说的过程也很简单,甚至连草稿都没有打:

我心里并没有成熟的想法,所以基本是想到哪儿写到哪儿。故事开始没多久就死人了,但我还没有确定谁是凶手,当然,诡计也没构思出来。即便如此,也得硬着头皮往下写。编不出故事就安排意外事件,反正总得把剧情继续下去。

我绞尽脑汁总算弄出一个还算出乎意料的凶手,但重读故事后发现了好几处情节上的矛盾。

读到这我有点意外,没想到东野最开始是这样随意仓促地写完了第一本小说。他决定努力五年,如果五次都没有获奖的话就放手。终于在他第三次投稿时,凭借《放学后》获得了第31回江户川乱步奖。不过,在此之前有个有趣的小插曲,就是在乱步奖公布的前三天,他又写了另一部作品参加了ALL读物新人奖,他说:

除了圭吾之外,再无他人了吧?

从此之后,他就辞掉了工作,前往东京发展,计划一年出三部作品。但是自从那次以后,他的作品很少大卖,更不要提获奖了。

尽管如此,我当时还是暗下决心,自己不满意的书绝不出版。因为没人知道读者会从哪本书读起,如果看的第一本书就让他们失望,恐怕他们也就不会想要尝试该作家的其他作品了。所以,必须得让读者无论从哪本书看起都不后悔。

神明向我传达了一条极为理所当然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就好了。”

直到14年后,他终于获得了第52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

只要肯努力,总会有柳暗花明的那一天,秉持这样的信念,我继续创作。一九九九年的夏天,我凭借《秘密》获得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那时我出道已经十四年了。赶来祝贺的编辑多得让我惊讶。原本以为没人注意我,但我错了。我深切感到,不仅有人关注我,而且还有很多人从旁默默守护,让我不至于走错道路。

7七年后,他的《嫌疑人X的献身》获134届直木奖,东野圭吾从而达成了日本推理小说史上罕见的“三冠王”。

写小说是孤独的工作。但是一本书从写作到送到读者手里,所需的人力多得惊人。我再次体会到,如果能与他们共享一本书带来的喜悦与懊恼,那么这份工作就变得更加有意义了。 直木奖接连落选期间,我一直觉得快乐大于失望。二十年前来到东京时,我做梦都想不到自己有朝一日能和这个奖项扯上关系。当然,入围决选会让我有所期待,失败也会让我情绪低落,但是在我沮丧时,有感同身受的好朋友陪在我身边。我知道他们的表情不是装出来的,所以即便喝闷酒,也觉得很美味。

得奖是大事,不过落选也没有任何损失。对我来说,直木奖是一个没有危险却不失刺激的游戏。能参与到这个游戏之中已经十分幸运了,没理由不好好享受。

我绝不会为了得奖而写作,这是对支持我的读者和编辑应有的礼貌。

不过,我身边的人似乎把得奖与否看得很重。得直木奖后,我给姐姐打电话,已从新闻得知此消息的她哭了,并且饱含感情地诉说了看我一次次入围又落选,她心里有多么不甘。
昔日的朋友也陆续与我取得联络,我才知道,多年来他们听说我入围时有多么提心吊胆,得知我落选时有多么沮丧失望。他们装作漠不关心的样子,是怕给我带来压力。这算不了什么。我能平心静气地把直木奖当作一场游戏,也是因为有大家长期支持和守护的缘故。
就在前几天,八十八岁的父亲给我寄来一封信,里面有几张照片,拍的是位于横滨的直木三十五的墓。迷上数码相机的父亲,得知直木的墓就在附近,便去拍照了。除照片外,父亲没有写下只言片语,虽历经岁月,然职人风范不改,不愧是父亲。

我想他的成功与他的坚持密不可分吧。


他是也一位善于思考的人,对很多事情有着自己独到的看法见解。

他在书中为 一位因为不去上学 受到负面评价的女演员 打抱不平:

老实说,我觉得这又怎么了?上不上学是个人自由,不去的话就拿不到学分,毕不了业,不就是这点儿事嘛。很多学生倒是去大学上课了,但是也没有努力学习。毕业的人里又有几人能自豪地说自己在大学好好学习了呢?如果广末小姐很少去大学上课,也不参加考试,依然能顺利毕业的话,到时候大家再质疑也不迟。也许有人对她入学的经过感到不满,也许有人因此受到了影响,但是也没道理把怨气出在她身上吧。

他认为工作也是一种学习:

诸位新人,请一定要在公司里多学点儿东西。那里教材之多,倾尽一生都学不完。而且,大家还能从这所才艺学校领到钱,这不是非常划算吗?

人人都是矛盾的:

正是因为逻辑上有矛盾,人这种生物才会如此有趣,这一点不用我多说大家也明白。而我出道后又过了好几年,才真正懂得了这个道理。
契机就是我意识到,迄今为止,自己的人生充满了矛盾。其中最大的矛盾,当属讨厌读书的人居然成为了作家这一点吧。

他认为的好小说就是能让人感同身受:

然而,身为读者的我却认为不仅如此。我试着想象,如果自己是那个少年,在那样的场合,我会怎样?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大概我也会采取同样的行动。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也说不清原因,无法解释——但是我能理解那个少年的心境。 我认为所谓小说,这样就已足够;相反,即使作出再多符合逻辑的说明,也不见得就是好小说。

还不忘记自嘲一番:

推理作家是一种不幸的生物。只要观看的对象中包含故事情节,他都会情不自禁地针对其逻辑整合性探讨一番,不光看小说时这样,就连看电视剧、电影或者舞台剧的时候也是如此。要是遇到非常喜爱并且看过将近二十次的作品,这种毛病就会变本加厉。结果就是忍不住擅自对作品中未描写的部分进行推理,最后形成一个符合自己思路的故事。

他还向大家建议喝酒的时候,适合谈论什么话题:

喝酒时选择话题的重点是找到大家“熟知这个事实存在,却从未深想过”的主题,越贴近生活越好。

重要的不是真让对方搞懂,而是让他们相信自己懂了。

他还解释了奥运会的精髓:

奥运会的精髓便在于我们可以看到各国选手在赛场上展现出超乎想象的力量与技能。与此同时,我们也欣喜地守望着他们如何通过奋斗实现自己的梦想。

他还将推理小说解说为一种“骗局”:

简单一点说,就是因为大家都在追求某种程度的刺激。“恰到好处的骗局”也许正是一种可以稍微调剂一下平凡生活的调味料。 但是,很显然,“恰到好处的骗局”只能带来有限的刺激。而且,要是这个骗局演变成“恶意陷阱”的话,也没有人会感觉幸福快乐。 所以,这时候就轮到创作一显身手了。通过创作虚构的故事,人们试图将骗局改造为某种娱乐手段。 其中的代表就是推理小说。直到故事尾声,各种情节设置都不断地误导读者,使其作出错误判断,在最后一刻出现突然逆转,让读者恍然大悟——这不是“骗局”又是什么?
为了把读者骗得团团转,作家要在作品中设计种种诡计,布下重重陷阱。读者受骗上当了,虽然懊恼地捶胸顿足,但也会兴奋地大呼痛快。当然,也不一定每次都是作者胜利,有时也会被读者看穿企图,进而导致全盘失败。作者想必会暗暗发誓:“下次一定要设计出更棒的骗局!”设圈套的一方与被陷害的一方在此进行头脑博弈,可以说这正是“欺骗”娱乐的最大魅力所在。

他的不反对自己的作品被误读:

大多数读者都无法向作者直接发问,大家都是自己去思考。依据书中所写了解内容不是阅读的规则吗?我也是秉持这样的规则进行创作的。 所以,正因为如此,不管自己的作品被读者怎样误读,我都没有怨言。我认为,会被误读不是因为自己的写法有问题,就是因为和那位读者八字不合。有时,某些作者会说“这是因为读法不对”或者“不希望自己的作品被那样解读”,我想,这也是一种违规的做法吧。

他甚至为书店防范偷窃、不正当退书出谋划策——书店盖章。类似于新华书店那样,给每本书的第一页盖上书店的印章。

当时,书店方面还有人提出能否使用条形码代替盖章。还有人说是不是可以在书中安装防盗产品。我的看法是“预防犯罪,高科技是大忌”。使用高科技产品是为了效率更高,但是,高科技也会被更高效地破坏掉。防范犯罪,“低科技”是最佳手段。在每本书上老老实实地盖上印章,罪犯是无法有效去除的。


通过他的自述,我发现他写小说也经历了大量观察、学习的搜集材料的过程。

要明确写出地名,就要了解那里才行。但是,那时我熟悉的地方只限于大阪和爱知县。倒不是说不能写以这两个地方为背景的故事,只是如果这样设定的话,题材在某种程度上就会受到限制——先不说别的,首先我得让出场人物说方言。 而我想让出场人物说普通话——这就是我决定住在东京,了解东京的最大理由。

有一点我可以自信地说,工作室与住所分开肯定比较好。而且,最理想的是,尽量像上班族一样每天在固定的时间离家和回家。再有就是不要开车往返,最好乘坐电车或公共汽车。 我曾经过了两年这样的生活。现在回想起来,那时也许是我创作灵感最丰富的时期——大概是因为“通勤”过程中见到的人和一些小事激发了我的想象力吧。 很遗憾,现在我的工作室与住所都在一起。没办法,我只能先离家在附近转转,然后再回到家里,假装是到达了工作室。要是有人说“这不就是散步吗”,那我也无话可说。

这样的我会去看音乐剧是事出有因的。我二十七岁时成为作家,写出几部作品之后,感觉创作陷入了瓶颈。这主要是因为我之前的积淀太少。我只了解学生和上班族的生活,所以创作题材有所局限也是理所当然的。有一天,我下定决心,从此以后什么都要看,什么都要留心,“没有兴趣”这种借口绝对不许再说。


不过,他在他的自传里,并没有把自己描述的多么高大上,反而十分真实地记录了自己各种心理活动,写出了自己傲娇和可爱的一面。

担心卖不出书,甚至自己还去买了一圈:

我暗暗期待着自己的长篇大作成为热门畅销书,但是事与愿违,书根本就卖不出去。为了使销量好看一些,我走遍东京各主要书店,在每家店都买两本。然而,销量全无好转的迹象。

东野圭吾到处说自己是HAGITOMO小姐(一名游泳运动员)的亲戚,他自己其实也知道这个亲戚属于那种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母亲的姐夫的弟弟的孙女),有一天他接到了HAGITOMO的母亲的电话:

“话说回来,有点儿事情想拜托您。是这么回事,最近来采访智子的人越来越多,她谈话的机会也增加了……所以,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能不能提到作家东野圭吾是自己的亲戚呢?我担心,您会觉得出了名就急着攀亲戚,实在有点儿厚脸皮。” 阿真的话又让我冷汗直冒。我已经做出这种厚脸皮的事情来了。 “这没关系。”我回答对方的同时,自己心里也如释重负,“能得奖牌就好了。” 我立刻摆出亲戚的姿态。

参加展览会做陶艺,费尽心思想给自己现学现卖制作的陶艺卖个好价钱:

外行人靠临阵磨枪的特训做出的东西,打着展览会的名号展出已经够无耻了;而我心里还在打着更为无耻的主意——希望东西能够卖个好价钱。 我苦苦思考了一周,最后得到一个结论:遇到困难找猫帮忙。 从上节目时做的大盘子,到练习时做的大号酒杯,我在所有作品上全都画上了猫。躺着的猫、伸懒腰的猫、玩耍的猫……各种姿态都画了一遍。 不用说也知道,我的目标是爱猫人士。这些人只要看到和猫有关的商品,什么都想买回家。同样作为爱猫一族的我,非常理解这种心理。 我的苦心之作最后会不会好卖?一想到这个问题我就兴奋得睡不着觉。

很直接地说出自己的目的,还有自己变胖的事实与原因,读到这里我忍不住地笑出来。(脑补外套内心os:怪我喽?)

随后,我开始清点其他外套和西装。这些都是我几年前还经常穿的,其中有几件我相当喜欢。虽然多少有点儿落伍,但如果是与不注重穿戴的编辑们一起吃饭,那么穿着这样的衣服问题也不大。倒不如说,反而可以给他们留下我囊中羞涩的印象,这有利于我多争取一点儿稿费。 但是,我试着穿了穿,却发现这几件衣服都小了。奇怪,怎么会这样?我纳闷地窥看衣柜深处,突然发现某样东西。 那是一件深蓝色的防风外套。以前我在冬天跑步的时候穿的。 原来如此啊。 我终于明白,这件衣服会被塞在那种地方,也难怪我的肚腩会越来越大,导致衣服一件件都穿不下了。

吐槽自己搬家过多:

前几天,我又搬家了,从学生时代算起,这是第十次了;从到东京之后开始算,也已经是第六次了。估计这次没有出版社会再送迁居贺礼了,谁让我上次搬家时宣布那是最后一次呢。

他甚至还认真地写了一篇近700字的随笔,如何泡一碗速食炒面的随笔,甚至题目写为:奥义。


其中有不少打动我内心的片段。

比如他的父亲听过他抱怨自己的工作的种种不顺时,只是平静地说了哦。让我想到了有次我的数学成绩很不理想,我打电话给一个老师,他也是平静地说了哦,并没有过多的安慰,自己反而平静了下来,觉得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其实,打那以后又过了三年我才辞职,而辞职的理由已和当初截然不同了——当初没有辞职真是太好了。让我改变想法的是父亲那声“哦……”。时至今日,我偶尔也想再听听那个声音。只要听到那个声音,就会觉得世上之事多半都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失去自己一大兴趣。让我想到了自己选择文科后的心情,自己很想找出当年做数学题的那个本子,不过更想找出的是当初对数学的那份狂热。可惜,一切都过去了。

我不再是阪神的粉丝了,其他粉丝也许会骂我是叛徒吧。但是我心里也不好受,因为人生的一大乐趣就这样失去了。 我想见见昔日威风凛凛的阪神队的选手,想看看他们比赛,我真的非常想看。不过,我现在最想见的是以前那个心无旁骛、死心塌地支持着阪神的自己。

他最开始的工作让他不能满意,反复质问自己就这样了吗?也许在人生的旅途上,靠着这样的问题,我们才看到更多的风景吧。

然而,这样的日子一天天过去,我的脑海中却萌生了一个挥之不去的疑问。
就职后的头一两年,我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当然,身为工程师,我还远未成熟,急切盼望能早日成为独当一面的骨干。然而,这样的日子一天天过去,我的脑海中却萌生了一个挥之不去的疑问。 这里真是我的理想之地吗? 的确,成为工程师是我的梦想。但如果这样下去,我从童年时代开始的无数次“模仿”又算什么?我真的不再试着去挑战其中一项,就此终老一生吗?我不会后悔吗? 我一再告诉自己,我是为了逃避不大适应的公司生活才会产生这种念头的。但是,“如果我去追求其他梦想,又会怎样”的想法日日在我心中徘徊。


东野圭吾

此书的结尾:

迄今为止,我已经出版了四部随笔集:《那时我们是傻瓜》、《挑战?》、《科学?》和《梦回都灵》。本书是第五部。而且,正如书名所示,这恐怕是我的最后一部随笔集了。近来,只要没有特殊原因,随笔的约稿一般都会婉拒,所以以后想出随笔集也出不了了。
为了避免误会,这里声明一下,我不是说小说家不该写随笔。我的情况是,由于写随笔在时间上与精神上都会妨碍本职,所以才推辞的。其实,说来丢人,大家现在读到的这篇后记,就花费了我写一回杂志连载的时间。 也许原本就不该出版此书——明知自己写得很差劲,还要结集成册,标价出售,令我倍感踌躇。不过,因为这是“最后一次”,我也就决定厚着脸皮出版了。 虽然这是最后一部随笔集,但是在小说方面,我会比过去更加努力。还请各位多多支持。 东野圭吾 二〇〇六年十二月

豆瓣上很多说这本书不太好,但是我很喜欢,我觉得这本书写出了一个真实的东野圭吾,而且看他写作历程也很励志,更不要说他的一些新奇的想法也增添了很多趣味。

还有,今年的2月4日是他60岁生日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142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298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2,068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081评论 1 29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099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071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990评论 3 417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832评论 0 27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274评论 1 31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88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649评论 1 347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378评论 5 34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979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625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96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643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545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