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发然后禁,则扞(hàn)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dǎo)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学记》
一
今日之《学记思想与当代教育二十三》,王宝寨老师针对“当其可之谓时”这句经文作了全面的剖析。
“当其可之谓时”就是抓住一切时机去教育,这是大学的教育原则之时机教育原则。诵读经文,让我们一起走进《学记》思想,反思当代教育。应用多种的活动、多种的场合、根据孩子们不同的年龄段进行时机教育,成就孩子们的人生。
二
“当其可之谓时”告诉我们教育者、告诉我们的父母要及时、适时、顺时而教人、育人,让我们的教育渗透在生活的时时刻刻。
我们学校每个学期都要安排各种节日的庆祝活动,这些活动皆属于时机教育。比如:过“六·一”儿童节时,我们都要排练节目,让孩子们欢庆自己的节日,感到生活在这个社会无比的幸福欢乐,学会感恩。
可我们现在“六一”儿童节,只是排练节目,整日的排练让孩子们苦不堪言,毫无快乐可言,失去了及时、适时、顺时的教育,这样的欢庆,不搞也罢。
再如:3月5日学雷锋日,我们学校布置的《学雷锋》主题活动。这次活动的宗旨是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播下助人为乐的种子,让这颗善的种子生根发芽,最后茁壮成长。
所以我们进行了认识雷锋、阅读雷锋日记、观看雷锋影片、歌唱雷锋歌曲、学习雷锋、书写雷锋等活动安排。在一系列的活动中,我们教师如果只为完成任务而进行网络授课,那活动就毫无意义。
如果我们在班会课时通过观看雷锋简介、雷锋故事,让孩子们说说我们身边的雷锋,从而践助行动。
防疫居家不能外出的情况下,启发孩子们在家学雷锋,帮妈妈洗一次锅,与爸爸一起拖地,给奶奶递过一块抹布,扶起躺在床上一下子起不来的爷爷……这样的活动才是“当其可之谓时。”
如果孩子们在《学习雷锋好榜样》悠扬的旋律中,感受雷锋精神,学习雷锋精神,践行雷锋精神,这样的活动才是“当其可之谓时。”
如果我们在书写雷锋,进行作文指导:为什么要书写雷锋——应该写雷锋的什么——联系实际写写身边的雷锋——最后告诉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作文是为传播正能量,传扬正、善、美的。)这样的活动才是“当其可之谓时。”
只有抓住一切时机的正能量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才能“明明德”,最终达到“止于至善。”
二
“当其可之谓时”不仅告诉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渗透在生活的时时刻刻,而且对孩子的教育还要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那就是某个场所进行的现场教育。
王老师列举了日本畅销书《窗边的小豆豆》这部书的教育方法,还有一所学校针对餐厅学生浪费粮食的实施的方法。众观这两则例子,告诉我们只有在场合中进行适时的教育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只有用我们的传统文化去教育才能收效可佳。
听完王老师《一口馒头的故事》,让我想到咱们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千层糕》的文章。
这篇文章课文主要讲述了爸爸告诉孩子今天要吃千人糕;孩子问爸爸什么才是千人糕,然后爸爸告诉孩子千人糕需要很多人才能够完成。于是孩子的猜想千人糕一定非常大。结果孩子看到了爸爸端来的千人糕觉得很奇怪,因为跟平时吃的糕没什么区别,于是孩子问爸爸千人糕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爸爸详细地介绍了米糕的制作工序,从种稻谷—磨米粉—制作糖再经过加工需要多人才能够完成,进一步说明了米糕来之不易。最后,孩子明白了为什么普通的米糕却叫作“千人糕”呢?
因为一块普通的米糕来之不易,是很多人付出劳动才能制作出好吃的糕来,一块小小的米糕,流淌着一千人的汗水,包含一千人的辛劳。如果我们扔了它,就会有一千人看着你,一千人指责你;如果我们怀着感恩之心去食用,就会有一千人为你鞠躬,一千人为你点赞,一千人为你祝福。
本文是一篇哲理性小故事,通过爸爸和孩子一起品尝“千人糕”的故事,告诉我们:很多看似平常的东西却是许多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应该珍惜和懂得感恩。
这种餐桌上的文化,这种餐桌上的适时教育,让孩子明白了珍惜粮食的重要性,明白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感恩情怀。
三
《三字经》里“教之道,贵以专”中的“道“,是指教育的规律,告诫世人要遵守教育的规律,就如同盖房、吃饭,这个规律,不可改变。要”专“,是专心,不是专一个内容、专一盘菜,否则就彻底错了。吃饭的时候,专心吃,把每道菜都吃到,少说话,特别是不要边吃,边看电视,边看书;盖房的时候,要系统,要用心,不要边盖房,边炒股票或者做其他的。遵守吃饭的规律,遵守盖房的规律,这就叫”贵以专“。
根据孩子不同年龄段的身心发育,进行及时的教育,这同样是最明显的时机教育。
我们圈里有一个现象:当老师与校长往往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什么原因呢?
因为小学教师一直用教小学生的方法教自己已上初中与高中的孩子;因为初中教师用教初中孩子的方法教自己正在上小学或高中的孩子;因为我们高中教师一直用教高中孩子的方法教自己正在上小学与初中的孩子。这样不以孩子的年龄成长特点而教育孩子,能不出问题吗?
只有符合孩子们成长规律的教育,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才能实现。
孩子们从小到大的成长规律,大概有四个阶段,它们分别是:1~3岁是孩子们养性阶段,4~12岁童蒙养正阶段,13~18岁青年养志阶段,18岁以后成人养德阶段。
以上分阶段,就是1~3岁是培养孩子性格的阶段,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阶段,是模仿阶段,孩子右脑发育还不全,他只是回忆阶段,任何的做法都是父母的影子。
特别是家庭中的妈妈必须做到心平气和,遇事冷静,学习传统礼仪为孩子们做表率。妈妈说话轻轻的、走路轻轻的,干活轻轻的;妈妈说话慢慢的、走路慢慢的;妈妈说话温柔点,待人温柔点,妈妈的行为时刻影响着孩子性格的形成。
4~12岁童蒙养正的阶段,就是养成为善、利他等习惯。如果我们教育者及时让孩子们学习传统文化,孩子们好的习惯定能养正。“让成长永不止步,让习惯成为自然。”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义务。其中《弟子规》最好的养正范本。
“入则孝,出则悌。”会使孩子养成孝敬父母,尊重尊长的习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会使孩子养成长幼有序的习惯。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 ,惜此时。”会使孩子养成珍惜时间好好学习的习惯;“借人物,及时还;人借物,有勿悭。”养成勤借勤还的习惯。
……
13~18岁青年养志阶段,是孩子塑造灵魂,立志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成体成熟,思想不成熟,所以身体是能量满满,亟待释放。玩手机一玩一天,打架也是力量多多,早恋死去活来。
这时的孩子如果有一个稳定的志向,离经辨志,以善为美,以俭为德,以实现中国梦为志,按照经典之“道”去做人,那以上的满满能量一定会变为学习的动力,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那就让我们教育者一起去努力树立孩子们的正确志向,激发孩子们的热情,用经典让孩子们立志,用经典教育孩子们做人,用经典点燃孩子们的人生,这样所有的能量定会皆从志向喷发。
18岁已为成人,所以以“养德”为本,孩子们在此时期,人格兼以形成。只要稍加引导就会让孩子们的美德得以传扬,让孩子们的人生灿烂辉煌。
四
路易斯•埃姆斯是美国知名儿童心理学家,耶鲁大学格塞尔儿童发展研究所的创始人之一,其教育理念影响了两代美国年轻父母。
耶鲁大学格赛尔儿童发展研究所跟踪孩子们40多年,研究1-14岁儿童行为的变化与发展。相信这些成果能够帮助做爸爸妈妈的真正了解自家的孩子。
1岁半到2岁半反复穿梭于“和顺期”与“执拗期”。
大约在1岁半到2岁半,孩子会反复地穿梭于“和顺期”与“执拗期”之间。因为孩子这时候成长迅速,这些周期也相对短一些。
2岁孩子不”字当头,打滚撒赖,一意孤行,占有欲强,自私霸道。
其实,孩子的这些行为都只是因为孩子开始有了自我的意识、意愿、意图。但他们不懂得表达,甚至他们自己也不甚明白他们自己的意图。
对待这么小的小宝宝,管教技巧主要以疏导、绕道为主。安全第一,不要告诉孩子不许玩不许碰。你自己把该锁起来的锁起来,该扣好盖子的扣好盖子。
你应该摸索孩子的生活规律,在孩子陷入可能导致坏情绪的陷阱之前,采取恰当措施,比如让孩子吃饱、睡觉、带到其他地方玩等。不要轻易让孩子讨价还价,尤其重大事情上不可以让步。
把孩子的很多“坏行为”,理解成孩子探索、学习的求知行为。比如,你教孩子搭积木,他却偏要推倒你的成品,而不肯跟你学。这时,你应该把他的行为理解为,他现在对积木倒塌时的现象更感兴趣,他在琢磨推与倒之间的关系。
3岁孩子友善,平静,充满安全感,易于接受,也乐于分享。
3岁孩子友善,平静,充满安全感,易于接受,也乐于分享。虽然在3岁的时候,他一向强硬的拒绝态度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分享或者依赖,但他也体会到自己的成长和能力的增强。他在肢体动作的控制上,已经相当成熟和舒畅。他步伐稳定,急转弯也不费劲。语言能力也发展得更好。
但好景不长,从3岁半开始到4岁,反抗成了这个时期的最大特征。3岁半是一个内向,焦虑,缺乏安全感,同时意志力极强的年龄。3岁半的孩子非常没有安全感,甚至在他的生理发展上,也表现出不安全感,比如口吃、常摔跤、有时紧张得发抖。
他一方面缺乏安全感,一方面却又想支配外在世界。因为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每天,他都在挣扎中过日子,生活过得很不愉快。他正在体验自己与别人的关系,以及自我这个个体。许多孩子在这个年龄都有他想象的朋友,这些朋友有的是人,有的是动物。更有趣的是,恋母情结会在这个时候出现。
4岁孩子心是活泼的,喜爱冒险,喜爱远足,喜爱刺激。
4岁孩子心是活泼的,喜爱冒险,喜爱远足,喜爱刺激。他喜爱任何新鲜的事物,去接触不认识的人,喜爱到新的地方,喜欢新的游戏,新的玩具,新的活动和新书。对于大人所提的娱乐点子,再没有人比他们更有灵敏的反应了。
4岁孩子发现大人虽然还是握有大权,但是并非全能,同时,他也发现自己很有力量。从他的观点看来,坏事未尝不可以做,屋顶不会因此而塌下来。4岁的孩子经常开口闭口都是狗屎、大便之类的话。
而到了4岁半,他开始学会了讨价还价。从这个时段开始,孩子也渐渐明白好事情的好或者坏。这个时期,他最高兴的事,莫过于在睡前,听一些小故事。
5岁孩子开朗愉悦,懂事了、讲理了,一心要做个好小孩、讨妈妈欢心。
5岁孩子开朗而愉悦,懂事了、讲理了,一心一意要做个好小孩、讨妈妈欢心。在这个年纪里,最令人喜悦的特质,就是他热爱生活,自得其乐,而且一直是看到生活的光明面。
5岁小孩的生活总是跟现在、这儿息息相关。他非常在意他自己的房间、自己的家、所住的那条街道、邻居,以及幼儿园的教室。他对新的、陌生的事物没有太大的兴趣,也不会为了冒险而冒险。
5岁的孩子自然而然地变得安静了、有节制了、更顾家了。他喜欢遵守既定的规则、限制,对于别人已经尝试过的,或既成的事实,就觉得安心舒坦些。他最有趣的时间是现在,最喜欢的地方是这里。
5岁的小孩所以能够不惹麻烦,最重要的关键是,他已具有一种神奇的能力,可以判断自己什么做得到,什么做不到。也就是说,他学会自我控制了,他会衡量自己的能力,把做得到的和做不到的事分得很清楚,判断得很准确,而且他就只尝试那些他认为一定办得到的。经过一次次的成功,他建立了自信。
5岁的小孩不会胡思乱想地担心事情,6岁的小孩则常担心放学后找不到妈妈。5岁的小孩会认为,妈妈一定在家的,不只现在在家,以后永远也会在家,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他自己和父母都是永生不灭的。
到了5岁半,会有一个重大改变。5岁半的特质是迟疑不决,懒散闲荡。
6岁孩子进入了暴风骤雨的人生第二叛逆期,个性极端两极化。
他有本事在转瞬间讨厌刚才还满心喜欢的事情。他世界的中心不再是妈妈,而是他自己,他希望事事按自己的意愿。6岁孩子同时在很乖和很叛逆两个极端游走,把笔画或数字反写是很常见的6 岁现象。
他什么事都争强好胜,难以忍受任何失败。而且他现在处于很容易受到伤害的敏感期。噩梦也会给6岁孩子带来很大的困扰。最大的问题是他与妈妈的关系也游走于两极之间,他既深深地依赖妈妈,又同时尝试要自己站起来,心理上希望他不用依赖任何人。
6岁孩子,对“自己的东西”和“别人的东西”的分别还不是很清楚,因此顺手拿走别人的、他喜欢的东西,是惯常现象。
7岁孩子在意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价值。
7岁孩子不再像6岁时那样和你顶嘴,却也不那么喜欢与人交往。他往往记性不佳,容易分心,工作起来磨磨蹭蹭,对帮忙做家务不感兴趣。别人要他做什么事时,他往往老半天不回答,也不行动。
他生活在自己的秘密花园里,充满了感伤的基调。他会觉得别人不喜欢他,有意找他麻烦。7岁孩子很容易把什么都朝坏的方面想象。
7岁孩子很在意上学不迟到、作业及时完成、自己的东西自己收到自己的地方,孩子从这时候开始,懂得在意别人怎么评价他了。准确地说,他开始很在意老师怎么看待他,开始有心想做个让老师满意的好学生。而且,他的心智成熟到需要自己的空间的时候了。
这就是他喜欢把自己的东西收到自己的地方的原因。如果能够,这时的孩子需要自己的桌子、自己的抽屉、自己的箱子、自己的床。
7岁孩子不但字迹变得小了很多,还喜欢专门琢磨很细小的东西,这是因为他们的眼睛和大脑配合的发育到了这一阶段。他会喜欢凑得很近很近地看,哪怕他的眼睛碰到那东西了。
7 岁孩子很在意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价值。虽然道德观念的建立要到8 岁才开始形成,但7岁娃已经开始出现建立道德感的萌芽。他开始在意不能去拿别人的东西(虽然偶尔他也还是会拿);不能说谎、骗人,做错了什么不去抵赖、推委;而且他会很有意愿地遵守规则,恪守无误。
8岁孩子突然变成话匣子。和7岁完全相反的,是忽然变成话匣子了。他对自己对别人的要求都忽然严格起来,甚至可以说是很苛刻。这种“审视”也使得他对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有相当准确的判断。
这带给8岁孩子的另一个里程碑式的成长,是他们开始建立起道德是非观念,开始明白事情与事情之间的因果关系。他非常愿意做好孩子,愿意把事情做好,愿意遵守规矩。
他对好与坏的观念,不再局限于父母是否允许怎么做,而是根据他萌芽的因果逻辑关系,初步建立起了是非观念。在此之前,孩子对“好”与“坏”的判断来自于父母“准许”或者“不准许”。
8岁孩子对“对与错”的看法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好与坏”的两极,他的思维开始丰满起来。他很在意他对自己的感觉,也很在意别人对他的感觉。他会竖着耳朵听大人聊天时怎么评价他,或者揣摩他们说话时的脸色,非常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夸奖,对别人的批评则非常敏感。于是当他受到指责批评时,他往往先找理由或者先责怪别人,好让自己容易承受些。
8岁孩子是情感上最需要妈妈的年龄。他非常需要妈妈分享他的思考、幻想、对话、游戏。总喜欢和妈妈在一起,包括一起劳作、玩耍、聊天、读书,这让他觉得他“全部占有”着妈妈。妈妈无论怎么忙,都一定要每天至少拨出半个小时,全心全意满足孩子“全部占有妈妈”的心理需求。这会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对妈妈的心理依恋期,为孩子坦然走向9岁的独立打好基础。
他这时充满了探索与探险的兴趣,空间感觉也扩展了很多。他可以自己在熟悉的路径上搭乘公车回家,在自己生活小区内的探索范围越来越大,甚至越界跑到别人的私院里。他喜欢地理,喜欢研读甚至利用地图。不过需要特别注意的是,8岁孩子受伤的比例,是所有年龄层中最高的。
8岁孩子对父母之间的关系很敏感。他对家里发生的事开始关注起来,包括关注大人的电话、信件、闲聊,试图找到在家庭中的位置。他很喜欢和同龄的孩子玩,喜欢和同性别的孩子玩。这时的友情是真正的双向友情,因为他不再单纯以自我为中心,开始留意别人怎么做怎么想。他不但愿意为别人效劳,也希望别人能像他一样愿意回报他。
9岁孩子独立而执着的年龄,学习能力跨越提高的一年。
在此之前的数年间,每升高一年级,功课要求的难度比上一年都似乎只是增加一点点。而现在却遇到了一个巨大的跨越:要胜任四年级的功课,不但需要孩子具备新的思维方式、新的抽象观念,还需要孩子用全新的方法来运用以前学过的、如今或多或少能记住的一些知识。
老师们都很清楚,对四年级小学生的要求是一种跨越式的提高,但是,许多家长却并不了解这一点。因此,假如过去一直学得很好的孩子,如今忽然出乎意料地变得学习很吃力,这往往会令家长感到十分不可思议。
尽管不少九岁孩子的确面临着相当严峻的课业要求,但是,更多的孩子还是喜欢上学的。早上起床准备上学的一整套惯例,到了现在已经变得相当顺利,很少再有焦头烂额的忙乱了,而且大多数的孩子都已经自己承担了做好准备去上学的许多事情。
不过,话虽如此,一个九岁的小小少年还是有可能丢三落四,哪怕他头天晚上已经做好了准备,该拿的东西都放到了妥当的地方,可是,在去学校的时候,该带的东西他也仍然可能没有带齐全,你还是要不时地提醒他才好。
孩子回家聊学校的话题可能比以前更多了。他尤其喜欢聊他自己的某些成功的、突出的表现,也喜欢聊聊学校发生的某些特别事情。
由于成就感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相当重要,因此小男生和小女生往往都变得十分好强,不论是做功课还是玩耍,他们都不愿意失败,都要竭尽所能。
10岁孩子生活非常美好,是一个行动孩子,而不是一个思考孩子。
孩子给人的感觉就仿佛9岁和10岁之间真的有个分水岭,一旦跨过去孩子就登上了一座新的山峰,来到一个全新的地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从10岁到14岁的成长周期。当然,有些孩子在这片新地域里还站不太稳,他们尚未做好充分的准备。
总的来说,10岁孩子的日子比9岁时好过多了,尤其是他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了。10岁的孩子是一个行动孩子,而不是一个思考孩子。随便一个简单的事情就能带给他很大的快乐,比如说晚饭后可以出去玩、没有家庭作业、光顾一个儿童乐园??
惧怕的情绪少之又少。以前怕狗、怕黑的孩子,根据10岁孩子的报告,实际上他们自然而然不再害怕这些了。
10岁孩子最常见的情绪表达,是生气,这够让你意外吧?这个心满意足的、乐于合作的、可爱的小小10岁孩子,生起气来,那叫个火山爆发,又快又猛,甚至又踢又咬。如果他能控制得稍微好一点,他会张口大骂,会哇哇大哭,也会一边狠狠跺着脚一边哇啦哇啦骂着回到自己屋里去。
尽管10岁的孩子也会气得哭,不过总的来说他们觉得“都多大了,哪能哭呢”,所以,这个年龄的眼泪是最少的。一个男孩子可能很坚定地告诉你,“要是割破了哪里,或者他们不带我去哪里,我才不会哭”,可是如果爸爸死了,他还是会哭的。
刚才还雨泪滂沱的孩子,转眼就可以这么淡定地跟你侃侃而谈。悲伤有时候会令他们落泪,不过不常有,他们倒是更容易被气得大哭。
10岁孩子可能会伤心,当然通常不会伤得太深。如果谁伤了他的心,有些孩子会“哭着回家” ,也有些孩子装得若无其事,很快镇静下来,掩饰自己的难堪。
11岁孩子时刻处于动态的年龄,状态不稳定。11岁的孩子在自我照料和日常作息方面,不会刻意做有规律的事情。
在情绪方面,叛逆的苗头已经生长。11岁的孩子自我意识在成长,独立意识增强,反复无常是常态,家长要予以理解。
在活动与兴趣爱好方面,对抗性增强,不愿独自玩耍 。在学校,开始十分严格地要求老师,老师们也面临挑战。
12岁孩子性格和行动都处于较理想状态,青春期初期各项特征凸显起来。
12岁孩子自我照料和日常作息已让大人省心不少,负面情绪减少是这个年龄的主要特点。他们自信独立、善解人意,并有了自我主张。
在人际关系方面,与家人关系缓和,异性之间不再排斥,同时兴趣广泛,偏爱集体活动。对学生生活充满了热情,甚至热情过度。
在道德方面,他们多了一丝思考,少了一丝冲动。
13岁孩子自我性格纠结的一年中,动手能力频频闪现灵光。13岁的少年在奔向青春的大道上会来个突然转向或者急刹车。他一改12岁时的阳光、沉稳,再度陷入纠结的状态。不愿与人交往,内向,有点退缩,不愿被别人窥探。
他虽然不喜欢与成年人打交道,但看待问题已经有了自己的独到见解。这时的他开始懂得克制自己,不会吃起来没完没了,基本上能做到按时上床睡觉。
虽然他这时的性格阴郁,悲观,隐秘。可是,在动手方面,他们频频闪现灵光,喜欢敲敲打打,自己动手修理和制作东西。
总体来说,13岁的少年已经明显显露出青春期少年的特点。
14岁孩子充满朝气的一年,但不能忽视发生的意外事件。
当他从拧巴地13岁迈入14岁的年龄时,在这个充满生气的一年,你会看到角色多变的少年。他热爱学校,热爱与人交往,愿意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十分充实。
14岁的他包容性更强,而不再像一年前那样,对看不惯的事情也较少大肆批判。
尽管14岁的孩子具备这么多优点,但不能忽视这时候有些男孩和女孩会接触毒品。在性方面,14岁的年青人由于没能获得足够的知识与信息,会遇到意外怀孕、堕胎等诸多问题。
这时候,家长如何面对和管教孩子在性方面的问题是非常必要和棘手的事情。好在,14岁的年青人绝大部分都会表现出更强的责任感,这是值得让人欣喜的事。
养育孩子是父母的必修之路,更了解孩子,才能更好地成为他的人生引导者。
孩子在每个成长阶段,都会有各种不同的样子。而作为家长,是不是需要用更多的准备去陪孩子成长呢?
(这一部分是摘抄)
五
“机会失时寻不得,教育非是作儿戏。”可见及时教育的重要性,希望我们教育者“当其可之谓时,”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开出自己的花,开出一朵“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花。
聆听智者语言,践行自己行为。感受文化高深,学习前人智慧。吾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此文仅为自己的一点看法与感受,不妥之处敬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