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65
晚上浓重的雾,让我看不清绵延的路。远处的霓虹灯闪着光,成了唯一的点缀,比星光离我更近,比时光离我更远。
想升级自己的工作效率,就要先升级自己的工具,一下午的时间,我都按照自己重新写好的工作流程,把工作电脑两年中第一次带回家整理。我要先用纸笔做好笔记和标注,才开始所有的流程。这些年,依然最爱钢笔墨水在纸上划过的的瞬间,似乎只有这样才能看到时间流淌的痕迹。
坐在窗边,从清晨到日暮,我以为两小时就能完成的工作,占用了我一天的时间,可我不后悔,只是有些怀念,若是这些东西都不是电子版文档,而是自己手写的,整理上这样一天,时光应该更有味道。
中间换脑,听蒋勋讲《红楼梦》,提到了抄书,就让我更加怀念自己手抄过的那些书。
现在这个时代,相信很多人都没有抄书的体验。
小学
学查字典,抄了第一本书——《新华字典》,因为刚学会查和写,很喜欢汉字,那一笔一划中的天地,一种特别的体验。
看着印刷版的内容变成手写体,心里特别自豪。让我不仅掌握了汉字的写法,更重要的是释义和联想。因为在抄的过程中,不可避免有些不认识的字,就要去重新查,那就无形中多学了一个字。
初一
《新概念英语》第一、二册,自己刚上初一,从未接触过英语,面对陌生的26个字母,我不能把控,所以,在去书店寻找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位叔叔推荐了这套《新概念英语》,但当时没有培训班,没有人教怎么学。只能靠自学,于是我就从头到尾把那两本书的课文和单词,抄了一遍,然后,英语就会了,并且还成了学的很不错的技能。
在抄的过程中,我是连音标也一起抄写的,慢慢的我发现,有一些组合会有特定的读音和含义——那时候,我根本不知道这个规律叫:词根、词缀和发音规则。
所以在抄书的时候,思考是非常有效率的,会比较容易理解那些字母排列的密码。
我以为是侥幸,所以在英语学习上一直不敢懈怠,同时也庆幸我掌握了语言学习的秘密——没有奇迹,就是重复重复再重复,能得到这份福气——抄书的礼物,是我的万幸。
那本手抄的新概念英语,现在还在我的书架中。
从那之后,越发的迷恋抄书,一发不可收拾。
初三
开始抄文章和文学书——《新概念》,不过是《新概念作文》,那时候我没有钱去买套书,而且这套书更新换代很快,但是又真的很喜欢其中的内容,所以就跑到书店尽量把其中的内容抄写下来。但看得速度快,抄写速度慢,很快就被店里的人发现了。
看着我厚厚的笔记本和一脸的胆怯,店员也心疼和很无奈,只能警告我不能把书压弯,影响销售,无奈之下,我只能选取部分摘抄。
于是,时间段,任务重,让我学会了短时间内抓出文章的核心内容和重点段落,然后把思想精髓记录下来,消化和转换,那些内容从笔下流淌出来的时候,就变成了自己的思维。
我想,这无意中的提升了数倍我的阅读和写作水平。
高中
抄我能读到的经典,刘墉当时所有的书,我抄了一半。哦,还有古龙的《楚留香》,舒婷、海子的诗集,《老人与海》,更多的就忘了,那时候速度快的让我自己只沉溺其中,忽略所有。
借老师的书,尽快要还上,抄之外,还要尽量背诵,还有一些就干脆改写成自己的日记或者周记,于是,那段时间,我尝试了很多文体的写作。
大学
就是抄英语原著,当时我很喜欢MOOC、TED、网易等课程,但很多是国外教材,我买不到书,只在网上找到了教程的电子版。可那时候打印好贵啊,打印一张要五角,一本书都是三四百页,我实在舍不得。于是自习课就把它们都抄下来,虽然现在回看,发现当中有非常多的拼写错误,却不影响当时的理解。
最后抄的,是法语书,当时一个朋友去法国留学,因为法国版权很严,不能随意下载,但有些资料没有带到法国,无奈之下,让我帮她从国内下好后传给她,下载完的书,我觉得能让她在异国他乡都惦记,应该是好书,为了陪她,让她觉得不那么寂寞,我就拿了厚本子,整整齐齐的将《北外法语》教材抄了一遍。看着那些蝌蚪文,觉得跟英语也差不多,于是,书架上又多了一本法语教材,我又学了一门法语。
语言,就是这样,重复次数越多,能得到的就越多。抄书,这一路走来,在语言学习上获得的能量最多。
抄书的日子,我很快乐。
不是每个人都有会想抄书,尤其是在今天——这个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资源多到我们每个人手中都有好多书,而更多的没有看过的书。那就更枉论抄一些出来。
抄书的过程非常寂寞,除非真的很爱,否则是无法坚持抄完的。
很久不抄书了,但最近又遇到了让我愿意抄的书,这也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啊,洗手焚香之后,又要开始了新的抄书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