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应该是什么样的人?这是今天下午的师德报告会上郎老师令人振聋发聩的叩问。答案是什么?今天的四位讲述者给我们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01 老师应该有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
王老师故事里的那个小杨同学,让人久久不能忘怀。这是个别人眼里所谓的傻子,老师漠视、同学鄙夷,是还没有走出童年就被旁人放弃的学困生。是王老师的信任和鼓励给了他走下去的希望和勇气。老师陪他打篮球,教给他防守的技巧,他甚至能防着校长不让进一个球,最终赢得了同学们的认可。后来,孩子参军远赴新疆,成了一名光荣而帅气的消防兵。还有,赵老师故事里的那个终于实现北体梦的高大帅气的男孩。忘了他的姓名,但是老师将他安排在离自己办公室八米的地方,每每看到他打瞌睡就把他叫到操场陪他跑两圈的细节,却深深印刻在了我心里。是怎样的人才会心心念念这个和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孩子,默默关心他、支持他、鼓励他,甚至在面对巨大愧疚和自责时能悄悄走进孩子的家庭,解开孩子的心结,鼓励孩子轻松备考,最终梦想成真?还有,郎老师故事里的那个发誓要开上自己挣钱买的小汽车的孩子。是老师送的汽车模型让自己有了人生奋斗的方向,梦想背后,何尝不是老师的鼓励和信任在孩子心里发生了化学变化的作用呢?还有,王校长学校的那些孤儿和单亲家庭的孩子,他们虽然没有健全的家庭,缺少父母的呵护,可是学校的爱心小屋却成了他们童年最温暖的回忆,王校长的生日蛋糕却让他们感受到了不是父母却胜似父母的浓浓的爱。最令人感动的是,王校长作为一个男校长,却能敏感的觉察到很多家庭困难的女孩子生理期的困扰,在爱心小屋给孩子们准备了生理期用品。
四位讲述者的故事里出现的很多孩子,无疑是幸福的。是老师们的爱,点亮了的他们成长的道路,让孩子们一路成长,一路阳光,生命里就此充满了甜蜜的味道。老师这个职业就是这么神奇,一颦一笑就有可能点亮孩子的内心,也有可能将孩子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愿我们所有的老师都成为这样心怀大爱的人,去点亮更多孩子的童年。
02老师应该有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具体工作中应该怎样去做呢?郎老师说:要巧用智慧,处理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学生上课打瞌睡,不是大声呵斥,不是主观臆断,而是善意调侃,让孩子主动露出破绽,然后一一击破。既避免了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又很好的化解了孩子沉迷游戏的问题。面对办公室、教室里普遍使用戒尺训诫孩子的现象,更是敢于大胆质疑,倡导我们的教育也可以是不用戒尺的教育。对于已经毕业但面临困境的孩子,老师也是主动解惑,和孩子一起共渡难关,成为人生路上的导师。而在王校长看来,传道授业解惑更多的应该是引领年轻老师尽快成长起来,为农村学校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于是,作为校长,他身先士卒,主动担任主课教学;推行青蓝工程,将自己在数学教学方面的所思所悟一一传授,带动了学校年轻教师的成长。要知道做校长,每天琐事缠身,想要静下心来躬耕课堂,何其困难?几乎是要付出所有时间和心力,才能达到按时上课这一基本要求,更别说提升教学成绩了。但是,王校长做到了,在他的带领下,学校的数学学科一跃成为优势学科,教学成绩也向前提升了八个位次。其间付出的努力,可能只有深入课堂的人才能体会到。老师,应该做怎样的师者?他们做了最好的诠释。
03老师应该有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
老师,作为知识的传递着,首先必须做一个终身学习者。当面临体育生训练困境时,赵老师首先想到了自我学习提升。回老家第一时间,奔赴的是新华书店。购买专业书籍,自学体育运动理论,提炼、总结适合学生的训练方法,最终收获了学生的一个又一个进步。郎老师,带着学生在一个又一个实验中感受物质的神奇变化,透过化学世界感受世界的奇妙,让自己的课堂成为学生流连忘返的地方。我相信,支撑起这样课堂的,一定是始终不曾间断的学习。杨园长,带着五幼在三年时间里跨越四个台阶,实现国家优秀园的发展愿景,其背后看不到的,一定也是学习思考厚积博发的结果。他们给一线老师做了严谨治学、终身学习最好的典范。
老师应该是怎样的人?答案是这些,但不仅如此。每个为师者,都可以、也应该用一言一行书写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