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通俗白话《东周列国志》第四回(中)

第四回秦文公郊天应梦 郑庄公掘地见母(中)

  平王十三年,卫武公去世,郑武公独自掌控周王室朝政大权。因为郑国都设在荥阳,与洛邑邻近,所以郑武公或在朝廷,或在国内,往来不一。郑武公夫人是申侯的女儿姜氏,所生的两个儿子,长子叫寤生,次子叫段。为何起名叫做寤生呢?原来姜氏夫人分娩时,不曾生育过,也未有剧烈疼痛感,还是逆产,脚先生出来,而且在睡梦中就产下了,睡醒觉方知。姜氏大吃了一惊,心中便有不快之意,因此取名寤(逆产)生。等次子段出生,长得一表人才,面如敷粉,唇若涂朱,而且力大善射箭,武艺高强,因此姜氏心中偏爱此子,心里常想:“若段承袭位君,岂不胜过寤生十倍?”随屡次向丈夫武公称赞次子的贤能,宜立为世子。武公说:“长幼有序,不可紊乱。况且寤生也无过错,岂可废长立幼?”便立寤生为世子,只把小小的共城作为了段的封地,而非诸侯国,号称共叔。姜氏心中愈加不悦。

  等到武公去世,寤生继位,即是郑庄公,仍代替父亲作为周室的卿士。姜氏夫人见共叔无权,心中怏怏不快,便寻找机会把庄公叫来说:“你继承父亲王位,享有的土地方圆数百里,却让同胞兄弟,容身那么块小地方,于心何忍?”庄公说:“母亲想怎么办就怎么办。”姜氏说:“何不把制邑封给他?”庄公说:“制邑以险要著名,扼守进都要道,先王有遗命,不许分封此地。除此之外,无不奉命。”姜氏想了想说:“其次京城(非指京都,位于荥阳城东南的一座大城)也可以。”庄公默然不语。按周朝礼制,诸侯封地都城墙规模不得超过国都三分之一。荥阳城墙不过百雉(一雉 = 长3丈× 高1丈),而京城墙规模却达到百雉,规模远超礼制规定,实为“国中之国”。姜氏面现怒色道:“如再不应允,只有把他逐出国外,让他另图仕途,以谋生糊口吧!”庄公连声说:“不敢,不敢。”只能答应。随起身唯唯诺诺而退。

  次日升殿,庄公把要将京城封给共叔段的事情跟众官说了,大夫祭足劝阻说:“不可以。天无二日,民无二君。京城墙规模雄伟,达到百雉之多,且地广民众,与荥阳不相上下。况且共叔是太后的爱子,若封给他这个大城,岂不是成为二君了吗?再倚仗太后宠爱,借势行事,恐有后患。”庄公为难说:“这是我母后的命令,岂敢抗拒?”大夫祭足和众官都默然无语,不敢再说。庄公随将京城封给共叔。

  共叔谢恩完毕,进后宫来辞谢姜氏。姜氏屏退左右,偷偷对段说:“你哥哥不念同胞之情,待你甚是苛薄。今日封京城给你,是我再三恳求他,他虽然勉强答应了,心中未必真心顺从。你到了京城,应尽快招兵,搜集战车,暗地里做好准备,倘若有机会可乘,我自会约你,你率兵来袭击郑国的军队,我作内应,可夺得郑国。你若代替了寤生的王位,我死而无憾了!”共叔领命,拜辞母亲前往京城居住。自此郑国人都改口称共叔为京城太叔。

  太叔段在京城的官府成立这天,靠近京城的郑国西部、北部边境的长官都赶来祝贺。太叔段对二位长官说:“你二人所掌管的地盘如今都属我的封地,从今往后贡税都要到我这里交纳,兵车都要听从我征调,不可违误。” 二位长官早就知道太叔是国母爱子,有篡夺王位的希望,今日见他仪表不凡,人才出众,不敢违抗,各自先应承下来。

  太叔借口打猎,每天出城训练士兵,并收编了那二位长官的人马,一齐登记造入军册。又以出猎为由,趁机袭取了郑国两处战略要地鄢城和廪延两地。两处长官逃回郑国,将太叔段率兵夺取城池的事详细奏报了庄公,庄公微笑不答。班中有一位官员高声喊道:“段应当杀掉!”庄公抬头观看,是上卿公子吕(郑武公的弟弟,名吕,字子封)。庄公问:“子封有何高论?”公子吕奏道:“臣听说过‘人臣无将,将则必诛'这句话,如今太叔内倚赖母后的宠爱,外倚仗京城的建固,日夜训兵习武,他的志向是不篡夺王位不罢休。主公给臣一支人马,直捣京城,把段绑回来,以绝后患。”庄公说:“段罪恶尚未完全暴露,怎么可以杀死呢?”子封说:“现在那两个边境长官被他收编,直至夺得鄢城和廪延两地,先君的土地,岂容他一天天割占侵吞?”庄公笑道:“段是姜氏的爱子,寡人的爱弟。寡人宁可失去土地,岂可伤了兄弟之情,违背国母的意愿?”公子吕又奏道:“臣不是忧虑失去土地,实在是忧虑失去国家呀。如今人心皇皇,见太叔势大力强,都从旁观望,不久都城的民众也将二心了。主公今日能容忍太叔,恐他日太叔不能容忍主公,岂不悔之晚矣?”庄公说:“卿不要妄言,寡人会思考这件事的。”说罢散去。公子吕只能拜辞出外。

  出了殿门,对身旁正卿祭足(郑国著名的政治家和谋略家,名叫祭足,字仲,是郑庄公的辅臣)说:“主公因为顾及后宫私情,而忽视社稷大计,我甚感忧虑。”祭足说:“主公才智过人,此事主公绝非坐视不管,只因大庭广众之下耳目众多,主意不便泄露。公子是贵戚的上卿,如果私下去叩见主公,一定会知道主公早有打算。”公子吕将信将疑。

  公子吕心急如焚,无心回府歇息,依照祭足所言,直接去叩开宫门,再次求见庄公。庄公笑着应允。公子吕进来拜礼完毕,庄公问:“卿此来何意?”公子吕说:“主公继位,非国母的意愿。万一里外合谋,后院起火,郑国恐怕就不是主公所有啦。臣寝食不安,所以再次请战。”庄公说:“此事碍于国母。”公子吕说:“主公听说过周公平定管、蔡的事吧?‘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望早早决断。”周公诛杀管、蔡的典故说的是周武王的亲弟弟管叔鲜与蔡叔度在周武王灭商后,将管叔鲜封于管地,蔡叔度封于蔡地,并令二人监督商纣王之子武庚治理商朝遗民。武王去世后,周公旦摄政,辅佐年幼的周成王,管叔鲜与蔡叔度二人对周公旦的摄政不满,认为他对成王不利,于是与武庚联合发动叛乱,最终被周公旦率军平定,管叔鲜遭处决,蔡叔度被流放。庄公说:“寡人考虑很久了。段虽不遵规守道,尚未公开叛逆,我若杀害他,姜氏必从中阻挠,徒惹外人议论,不但得说我不义,还得说我不孝。我如今置之度外,任其所为,他必有恃无恐,肆无忌惮。待他真的造反叛逆,那时公开惩治他的罪过,则国人一定不敢再帮助他,而且姜氏也无话可说了!”公子吕说:“主公远见,非臣所能及。但恐日复一日,势力壮大起来,如同蔓延的野草不可根除,怎么办?主公若非要后发制人,那就应当主动采取计策刺激他,让他尽快动手。”庄公略一思忖,认为有道理,便问:“采取什么计策?”公子吕说:“主公久不入朝,无非因为太叔的缘故。如今主公公开说要入朝面见周王,太叔必以为国内空虚,趁机出兵来争夺郑都。臣预先率兵埋伏在京城近处,乘他率军出城,城内空虚,突入城内占据京城。主公则带领兵马从廪延一路杀来,太叔腹背受敌,插翅难飞!”庄公连连点头说:“卿的计谋很好,谨慎行事,不要泄露给他人。”公子吕拜辞退出。出了宫门,不禁感叹道:“祭足可谓料事如神啊!”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