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教师招考专题每日一练—教育心理学(4)

专题四 —《学习心理》

(一)考查知识点:学习动机、学习迁移、学习策略、知识学习、心智技能的形成、创造性的培养、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

(二)备考策略:

1.学习动机

(1)学习动机的分类:

内部、外部学习动机;高尚的、低级的学习动机;近景的直接性、远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

奥苏贝尔的动机分类: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2)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3)学习动机理论:

强化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成就动机理论(阿森金特):力求成功者、避免失败者;成败归因理论(韦纳)六因素、三维度(如何正确归因);塞利格曼习得性无助;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理论;德西效应(外部奖励破坏内部兴趣)。

(4)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1)激发学动机的方法:①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②设置合适的目标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④表达明确的期望;⑤提供明确的、及时的经常性的反馈⑥合理运用外部奖⑦有效地运用表扬⑧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

(2)培养学习动机的方法:①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习动机的产生;②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③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④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⑤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⑥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3)内部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①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②设置合适的目标;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④训练归因。

2.学习策略

(1)学习策略的种类: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3.学习迁移

(1)学习迁移的种类

正迁移、负迁移、零迁移(性质结果);顺向、逆向迁移(方向);水平、垂直迁移(概括水平);一般、具体迁移(内容);同化性、顺应性、重组性迁移(心理机制)。

(2)学习迁移理论

早期:形式训练说、桑代克相同要素说、贾德概括化理论(水下击靶)、苛勒关系理论(小鸡觅食);

当代:奥苏贝尔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冯忠良经验整合说。

(3)迁移与教学(定势)

4.知识学习

(1)知识的分类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显性、隐性知识学习;感性理性知识。

(2)知识学习的类型

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奥苏贝尔);

(3)知识学习过程

获得(感知:实物直观、言语直观、模像直观;理解:概括:正例、反例、变式)

保持(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遗忘)

5.技能形成

技能的种类:操作技能、心智技能;

操作技能的形成:菲茨和波斯纳三阶段、冯忠良四阶段: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熟练。

心智技能的形成:冯忠良三阶段: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6.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问题解决的过程: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问题解决的策略:算法、启发法(手段、目的分析法、爬山法、逆推法、类比思维)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情境、迁移、定势与功能固着、酝酿效应、原型启发、情绪与动机。

创造性与智力;创造性的培养。

7.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态度的结构: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

品德与道德的关系。

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

(三)典题示例

调查显示,我国有70%以上的青少年不知如何实施“创造”,缺少运用技术“计划和行动”的能力,亲身体验过科学探究全过程的青少年数量并不多,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依然值得关注。所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成为了素质教育中的重中之重。

请结合实际,谈谈学生创造性的基本结构及相应的培养措施。

参考答案:

创造性的培养措施包括:(1)培养创造性认知能力。培养造性的知识基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保护好奇心;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重视非逻思维能力;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3)创设有利的社会环境。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4)培养创造型的教师队伍。要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使教师理解并鼓励学生的创造,树立把培养创造性作为一种教学目标的现代教育理念;要培训教师必要的创造技法和思维策略,提高他们自身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要为教师提供比较明晰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关于创造性的操作定义、相应的评价标准和程序,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技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