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看书,也喜欢读书;渴望站在演讲台上,又有点害怕。
我喜欢的读书是一边看一边读出声音。上学的时候,语文课,每次老师请同学读课文的时候,我总是高高举起我的手。我喜欢有感情地朗读,喜欢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断句和强弱音。遇到有不同人物的说话的句子,我喜欢用不同的声音不同的语气去读,脑子里还会有不同的画面。记得高中时有一篇课文,节选自周立波的《暴风骤雨》,老师花了一节课让我们分角色朗读。那节课,我是最享受的,因为并不是所有同学都像我一样喜欢朗读,结果我每一次都有机会争取到不同的角色,那种感觉,比站在领奖台还开心……我有一个亲戚家小孩,和我一样大。每次来我们家,也会看书。他喜欢一边看一边读 ,是非得读出来才能看,你让他默读,他就不愿意再看了。
演讲,和读书又是不同的了。我很羡慕那些站在演讲台上侃侃而谈的人,可以自如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和你别人分享生活的意义。一个人站在演讲台上,面对台下的观众,在我看来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初中时,我也曾经有一次演讲的经历,可惜,那是一次失败的经历,也就是这个经历,让我以后多年都不敢再站上演讲台。记得那时一次演讲比赛,题目是—我的家乡。稿子是自己准备的,因为稿子写得好被老师挑中去参加比赛。就在初赛时,我一站上演讲台,看着下面的同学和评选老师,我脑子一片空白……引用的诗句念出“西子三千个”后面就卡住了……最后是怎么下台的,我都记不清了。这是一次非常糟糕的体验。可是,高中学议论文后,老师曾经组织班级的辩论会,这个我又不害怕。我也很享受那种你来我往的唇枪舌剑。可能辩论不是一个人独自站在演讲台的缘故,所以也没那么怕了。
工作以后,读书的习惯还是有,特别是心情不好的时候都没拿一本书来读一读。读书可以让我的心慢慢平静下来。后来做了老师,有了更多的机会去给小朋友讲故事,也是读书的一种。节日活动的时候,也开始当主持人,开始是我写稿子,别的老师主持。每一次,我都会自己认真读一遍给那位老师听,和她分享我每一句的用意。后来,那位老师离职了,索性就我站上了舞台,第一次很忐忑,可是当我听到下面的掌声响起来时,我又有了勇气。记得第一次主持结束后,一位家长对我说,你的主持好大方,声音很有感染力 ,特别好!我在她的鼓励中“迷失”了自己,一次又一次站上了舞台……非常感谢那段经历,让我不再害怕站上演讲台。我开始可以自信地站在台上,和大家分享……我发现,给自己底气的除了别人的鼓励,更多的是自己知识的沉淀。自己懂的多了,就不会慌了……
希望自己继续喜欢读书,喜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