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喜欢读书,有的人会读书,而读书数量的多少有时直接体现在一个人的学识、才华、眼界上,读的多了自然能够轻而易举旁征博引,信手拈来。我们常说在对一个事情不了解时就没有发言权,但如果你在书中有过相关涉猎,脑海中存有印象,你开口的机会则要大很多。放在现代商业社会中,便是一次提升展现自我的机会。而阅读是帮助我们取得机会的最好通道。
宋朝诗人黄山谷有一句名言: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但是出现更多的一种情况是大部分人读了很多书后,还是无法了解书中所讲,关上书后也无法作一个口头的评论介绍,看了等于没看。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一定的阅读技巧。下面我将以《实用性阅读指南》这本书为例来阐述一些我们可以借鉴的读书方法。
该书分为5个章节,告诉了不知如何去读书的人可从以下方面着手:设立读书目标、找到一本书的精髓、学会制作思维导图、思考行动。
《实用性阅读指南》作者大岩俊之自己本身就是一个阅读技巧的受益人,曾经在阅读上花费大量时间,却一无所获,后来通过研究总结习得了自己的一套方法,并付诸行动,产生了惊人的效果。
2010年大岩俊之正式独立创业,作为开发读书法、思维导图、各种记忆术等能力的讲师,开展了更多的读书、讲座活动。2013年起,成为指导教学的讲师。正因为自己是读书的受益人,所以他倡导掌握一定的读书方法至关重要。
怎样才是有效的读书方式
1.学会对书提问
读完一本书,你是否会常常想不起细节,不知书中所云?明明花了很多时间却一无所获?当大脑没有聚焦意识,只是被动的接受书本给予的知识,很多信息会如过眼云烟般散去。没有观察,便没有结果。
这就好比我们往往想不起昨天一日三餐具体都吃了些什么,能想到的只是早上吃了面,中午晚上吃了饭而已。
所以在读之前带有主动意识的对书提出3个问题,如下(其它的也可以)
这本书的优点在哪里?
有什么值得我借鉴的地方?
哪些对我的工作有所帮助?
带着这些疑问进行阅读,验证作者要讲的是否和自己所想一致,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吸收书中内容、理清思绪。
2. 重点阅读:序言、目录、后记
最容易被忽视的东西往往是最重要的。当你觉得应该直奔主题,节省时间,其实是在反向增加时间花费的成本。花几分钟阅读一下书的序言和后记,了解目录的大纲,比读完一整本书后再梳理脉络要高效的多。
通常来说,序言浓缩了一本书的所有要点,就像一道菜告诉你它的亮点是什么;目录则将所有细节部分一一呈现出来,告诉你做这道菜的方法,要准备的主料和辅料为哪些;后记多为作者对家人、编辑和出版社的感谢,表达做这道菜所费的心思是为了做给谁吃。
在开始读书之前,学会阅读这三部分,能帮忙我们迅速找到书的主干,进而清晰的知道作者讲述的主题是什么,表达的观点有哪些。
笔记的神助力——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最早是由英国教育家托尼·博赞提出的一种思考方法。通过画图的方式将一本书的脉络按层次整理出来,并利用色彩的刺激,让人的脑海产生形象记忆。区别于一般的笔记整理法,它能帮你整理思路、生产创意、总结要点并提高记忆力。
制作思维导图的方法也非常便捷,简单的纸、笔、书3样东西,就能开始一个思维导图的制作。利用图形、颜色可以勾勒出一个思维的载体。和我们学习语言一样,有画面感的的图像更能被人类的大脑所接受。
新手使用思维导图时,不知道如何理清书的主旨大意,可以以三个问题为核心,然后往外延伸,构建整本书的框架。
除了思维导图,《实用性阅读指南》提出还可以通过画线、折页、便利贴等方法圈住重点内容。在不了解一本书的知识点有多少时,用这些方法先行记录,对后期制作思维导图无疑形成了一个奠基石。这些我们日常不引以为然的小秘诀,却实实在在的在影响着我们的阅读质量。
掌握一本书的真相
1. 记住一本书内容的真相——反复阅读
爱因斯坦说过:“天才都是靠1%的灵感, 外加99%的努力。
我们从小到大的学习,要背的古诗文,数学概念,英语对话,化学方程式,无一不是读上几遍甚至几十遍才记下来的,但是现在网络上很多充斥的学习方法,例如“5分钟教你如何记住100个单词”、“ 3分钟帮轻你松搞定谈判法则”,这些广告的营销策略让我们误以为学习真的是可以分分钟完成的事情,只要花上几分钟几个小时的时间,就能取得别人几年的成果,我们的思维被它们影响,而忽略了真正的成功靠的是日积月累的沉淀。
现实生活中不是没有那种过目不忘的人,但是凤毛麟角,起码大多数人的成就和努力分不开关系。阅读也是一样,尤其对于实用类型的书(小说除外),反复阅读会使你对这本书的内容印象加深,形成逐渐熟悉的感觉,大量的来回操作让原本模糊的概念变得清晰深刻起来。如何牢记一本书的内容,除了反复阅读,别无他法。
2. 必要的断舍离
正常情况下,一本薄书也有几万字,将其全部掌握于百分之九十的人都难以做到。关键在于要学会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作者的经验来看,一本书的重要内容只占整本书的20%,这20%中最重要的仅有4%,就如著名的二八定律一样,20%的人身上集中了人类80%的智慧。对信息一定的断舍离,给自己减压,反而能促进重点内容的消化吸收。
3. 情感刺激的阅读体验
很多人失恋后回忆起过去的场景更加痛苦,是因为人类大脑的正中位置有一块叫作“海马体”的区域,主要负责接收记忆。而它的旁边,则是“扁桃体”,负责处理情绪。当感官情绪被充分调动后,会刺激到“扁桃体”,而它的友邻“海马体”在看到这样的反应后,便直接储存了这个记忆。有的时候不是难以忘记,而是情绪的波动性过大,会对大脑产生大量刺激。
阅读时如果以感官的方式去体验,调动身体的能动性,无论是喜悦、赞叹还是悲伤、愤怒,都会加深阅读的记忆力。
付诸行动“SMART”法则
古人常说“学以致用”,学到后马上运用起来,才会加大知识的掌握力度。而在具体行动之前,需要先有一个计划,设立一个行动目标,用《实用性阅读指南》里的话来解释就是“SMART”法则。
“SMART”法则分为5个阶段,其中每一个行动目标都有具体的解释。
拿我要学吉他为例。
Specific:学会弹一首吉他曲子(偏简单类型的)。
Measurable:看了很多网友的评论,并咨询过身边会弹吉它的朋友,这个目标是可以达到的。
Achievable:我之前按照网上的教学方法自学过一段时间,可以断断续续的弹小星星,所以学会一首曲子应该不难。
Realistic:家乡每年过年有自己组织的春节晚会,每人都要上台表演一个节目,学会吉他可以让自己进行才艺展示。
Time-bound:两个月之内(每天可以练2-3小时)
按照上面的步骤将目标进行分解,大目标变得简易化,操作流程变得清晰有可实施性。如果你已经想到了一个目标,可以先试着运用“SMART”法则,尝试它的可实现性。同时,正视自己目前的处境,以及需要达到的目标值,从最简易的做起,即刻着手。就像作者大岩俊之一样,从学会读书开始。
其实,找到正确读书的方法,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读书达人。21世纪是一个科技日趋发达成熟的时代,每个人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都有种无形的焦虑感,而阅读能在知识的洪流中,帮助理清思绪,指导未来的方向,你读过的书会帮助你通向前进的道路。在成功的前面,借鉴一些方法,克制自己的惰性,拿出那么一些勇气,梦想或许就照进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