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的一声炮响,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也开启了中国社会民主共和的新纪元。随着大清帝国的瓦解,清朝的藩属国纷纷宣布独立,然而只有一个国家,坚持向民国政府朝贡,自居为中国“藩属国”。这个国家就是中国历史上最后的藩属国——坎巨提。
坎巨提位于帕米尔高原西南部、喀喇昆仑山脉与兴都库什山脉之间的狭长河谷地带,这里气候宜人、水草丰美,是天然优良的牧场。史料记载,坎巨提最早可追溯至唐朝初年。当时,中原地区刚经历过魏晋南北朝的大分裂,各派势力元气大伤,无暇西顾。突厥部落趁机迅速扩张势力,统一了西域各国。经过几十年休养生息,中原地区进入稳步发展期,唐王朝终于开始收拾西域的混乱局面。
唐朝时期,公元670年,唐高宗李治派遣大将薛仁贵西征,成功击败了突厥军队,重新夺回了西域的统治权。这次胜利使唐朝版图在唐高宗在位期间达到了巅峰。在此期间,勃律、龟兹等西域小国纷纷加入中原王朝的麾下,成为唐朝的藩属国。而坎巨提也曾被称为“小勃律”,在这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
那么,归附唐朝的“勃律”国和“小勃律”有何关系?原来,在武则天改李唐为武周时,西域吐蕃迅速崛起,不断侵扰大唐边境,与大唐争夺对西域的控制权。归附大唐的勃律国因内部政见不同,分裂为“大勃律”和“小勃律”两股势力。大勃律和绝大多数西域小国选择倒向吐蕃,小勃律则在中原朝廷和吐蕃之间摇摆不定。
唐玄宗李隆基执政时期,为解决西域遗留问题,派高仙芝率领精兵西征,最终控制了小勃律。高仙芝的军事行动不仅彻底控制了小勃律,还震慑了西域各国,使得已投靠吐蕃的20多个西域小国纷纷投向中原朝廷。因此,“不打不相识”正是坎巨提与古代中国最初的渊源和写照。
大唐朝廷在唐玄宗时期对西域的控制达到极点,但这种控制并未维持多久。公元755年,大唐爆发安史之乱,国力大减,再也无力控制西域诸国。小勃律从此脱离中原王朝掌控,史书上再也找不到相关记录。然而,1000年后,在清朝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坎巨提主动向清朝提出归附的请求。西域小国坎巨提为何会主动要求归附清朝?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原因。
原来,在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大清平定准噶尔叛乱,统一西北地区。清军成功占领天山南北路后,中亚内陆各国,包括坎巨提,都意识到清朝的强大实力。面对这个统一而强大的中原王朝,坎巨提深感自身的弱小和无力。经过一番权衡,他们决定向清朝提出内附的请求。这一举动,一方面满足了乾隆皇帝的虚荣心,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清朝对中亚地区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在不断增强。此外,这也体现了坎巨提对自身利益的考量和对当时政治局势的判断。
坎巨提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西北接帕米尔,通过克里克山口连接阿富汗,向北可达南疆叶尔羌河谷,向南的新都库什山脉是扼守印度的门户。自古以来,行走于中亚内陆、新疆和印度的商队经常在此地汇集。面对这样一个重要的战略要地和商旅必经地,不收入囊中就等于拱手让人。坎巨提因其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才屡屡遭人惦记。
坎巨提国民常年遭受侵扰,已经锤炼出勇猛善战的特质。然而,国土狭小、人口和资源有限,面对稍强一些的外敌,即使民风剽悍也显得力不从心。在这种情势下,若能依附于强大的天朝大国,情形将大不相同。历史证明,与中原建立宗藩关系后,坎巨提每年向新疆的喀什格尔和叶尔羌纳贡沙金,清政府则回馈价值高于贡金数十倍的俄制茶杯、纹银、丝绸锦缎等物品给坎巨提的朝贡使者。成为大清藩属国后,坎巨提获得的利益远不止这些。
清朝在新疆地区确立统治权威后,开始向帕米尔地区商旅征收“外商税”。然而,坎巨提虽然也在征税范围之内,但实际缴纳的税金比直接受朝廷统治的地区要低许多。清政府对其在新疆和帕米尔边境的利益采取了保护态度,并给予了一定的优惠政策。这主要是因为坎巨提地处中亚和南亚之间的战略位置,对于保障中国西部边疆的安全和维护丝绸之路的畅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清政府也希望通过扶持坎巨提等小国,维护其在中亚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遇到强敌侵犯时,清政府会履行宗主国职责,帮助坎巨提摆脱侵扰。如果大清王朝没有衰落,帝国主义没有对中亚进行渗透和入侵,坎巨提将会在大国的庇护下,有足够时间发展和强大自己。但历史没有如果,19世纪70年代,沙俄如同疾风骤雨般崛起,迅速占领了布哈拉和塔什干等地,直逼喀什米尔地区。这一系列的军事行动引起了英国的极大关注,为了遏制俄国的扩张和维护自己在中亚的利益,英国在占领印度后,决定向北推进,将触角伸向中国的新疆地区。
具有特殊地理优势的坎巨提自然进入了英国人的视线,成为英国进一步扩张中亚势力范围的第一步。1888年,坎巨提与英国支持的喀什米尔因边境问题发生冲突,时任坎巨提国军的塞福达阿里向清廷求助,清朝官员张鸿畴前往坎巨提提供武器和弹药,帮助他们对抗喀什米尔军队。但当时清政府力量衰微,面对英国的压力,虽未直接放弃对坎巨提的管辖权,但能提供的帮助有限。
在看清当时的政治形势后,坎巨提无奈地选择暂时向沙俄靠拢。在那个时代,敌人的敌人即为朋友,而坎巨提希望通过与沙俄的结盟来保障自身的安全。然而,这一策略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激怒了英国。1891年,英国以保护坎巨提为借口,从吉尔吉特派兵长驱直入坎巨提,这使得坎巨提的处境更加艰难。
在英国军队的横扫下,坎巨提瞬间溃不成军。国王赛福达阿里无奈,携带家眷狼狈逃窜至新疆蒲犁地区,并请求清政府的庇护。然而,当时的中原正值多事之秋,清政府已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面对遥远边境层出不穷的冲突,清政府既不想也无力干涉。因此,尽管面对多年追随者赛福达阿里的求助,南疆当地政府也只能尽量保全他及其家眷的安全,无法派兵帮助他收复失地。于是,坎巨提顺利地落入了英国人的手中。
在占领坎巨堤之后,英国政府故作姿态,邀请清廷共同协商解决坎巨提问题。随后,出于某些利益考虑,中英两国政府达成了协议。根据这份协议,赛福达阿里的弟弟被拥立为新任国君,坎巨提被定为“两属之国”,即既向清廷纳贡,保持藩属国身份,但实际控制权归英属殖民地的喀什米尔地区。这一方案虽然显示出清朝末期中国在外交领域的羸弱,但在当时已经是“多害相权取其轻”的最佳结果。
时间来到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面对清政府的覆亡,剩下的藩属国有的自立门户,有的则被列强瓜分蚕食。唯有坎巨提,还坚持向新疆地方政府纳贡,继续维持与中国的宗藩关系。英国出于利益的综合考量,竟也没有阻止。直到印巴战争的爆发,坎巨提才又一次因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被动地卷入了战争的漩涡。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印度民族独立运动日益高涨,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难以为继。1947年6月,英国殖民当局在撤出印度前颁布了《印度独立法》法案,印度按宗教信仰被分裂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随后,两国在喀什米尔地区因边境问题展开了激烈争斗。就在此时,无辜的坎巨提又一次因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被动地卷入了战争的漩涡。
刚出虎穴又入狼窝,向往和平的坎巨提国民又一次面临前途和命运的抉择。经过深思熟虑,坎巨提向中国的国民政府发出申请,请求彻底归附于中国。然而,当时的中原大地却是另一番光景,国共内战在东北和华北地区激烈展开,国民党对于遥远地区的边陲事务早已是鞭长莫及,无暇顾及。因此,国民政府迁延数月,也没有给坎巨提一个明确的答复。久久等不到回复的坎巨提,在急迫之下,又决定投入了同样信仰伊斯兰教的巴基斯坦。
至此开始,坎巨提正式停止了向中国朝贡的传统。就在同年,坎巨提同巴基斯坦一起与印度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战火一度烧到了中印边境的南疆地区。到了1949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国共内战已经进入尾声,国民党政府败局已定,中国共产党开始筹备建立新的中央政府。10月1日,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取代中华民国政府成为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和在国际上的唯一合法代表,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巴基斯坦和印度在争夺坎巨提地区的斗争中,一直持续到1949年,最终双方签署了停火协议,坎巨提地区归属巴基斯坦。
尽管坎巨提地区已经成为巴基斯坦的一部分,但是坎巨提人民的心中依然有着对中国的情感和认同。在每年的农历新年和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当地的居民依然会举行庆祝活动,并悬挂中国国旗。此外,坎巨提地区的人民也经常参加由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举办的各种文化、教育、经济活动,保持着与中国的联系和交流。
坎巨提地区是中巴两国之间的友好桥梁,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坎巨提地区也成为了两国合作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