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我们村的传承

【前言】

本文作者橘子精,号称诗剑双绝。

常门武术第十九代传人首席大弟子,学艺未精。

【正文】

尧母故里,唐河南岸,一个平常的僻静乡村。

村子里都是地地道道的庄户人家,就在这个地方,自古传承着一种习惯——练功习武。

查拳
梅子拳

村里的人们或武艺精深,或三拳两脚,几乎人人都会打几下,柴拳,梅子拳,二郎拳,六合枪,鸳鸯剑,春秋大刀等,自古以来代代传承。

掩手
二郎拳

这里流传的有颇具规模的村传技艺,也有鲜为人知的家传秘籍——常门武术。传至近代,常门武术终于走出家门,选中了一个外姓弟子,作为常家武术的传人。

苏笑洛,字奉春,为人忠厚,自幼习武,被常门看中,收在门下,他刻苦练功,集村传武术与常门武术为一身,最终铸就了最后一代武术宗师。

代代流传的这些武艺有的可能还真是武术精华,记得有一本《武林》杂志上刊登了“南海生谈棍法”,说是有一种棍术是讲尺寸的,已经失传了,但它失传的并不彻底,因为我们的棍术就是讲尺寸的,等我们这里没有了,可能就彻底失传了。另外,就是刀书、枪术,当今武林界的理论说法,也有不同之处,有的地方,甚至大相径庭。

仅存的老师傅们

随着时代的发展,环境的变迁,这种世代流传下来的传统习惯,不知不觉冷落了下来。到了现代,习武练功的人已经寥寥无几,仅存的数人,都是苏笑洛的关门弟子,且都是年过花甲,迈向古稀了。他们幼年习武,到了青壮年,由于环境、条件的原因,各奔东西,有的甚至远走他乡。等在聚到一起的时候,却突然发现他们的所学已经丢掉了,忘掉了不少,已经是支离破碎,残缺不全了。丢掉了精华,剩下的却都是些皮毛。

为了不使这些东西很快的消失不见,经过众多常氏同门不懈努力,常门武术里常家六合拳被国家批审为“保定市文化遗产”,传承人为常门武术第二十代传人苏才子先生。2017年,由苏才子先生发起并成立了常家六合拳研究会,并在村子以及周边村子小学里免费教学,希望能把这些星星点点记录下来,当做世人的遗念。

河北省保定市望都县东新村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