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每次和一些朋友聊完天,就会像打通任督六脉一样,全身得到舒散。我喜欢这样的朋友,所以今天推的文来自一位这样的朋友,Liz。我们认识应该有10年了。这是站你的第六篇原创推送,作者简介附在文末。
“买来束之以阁,或供观赏把玩之物,即便它曾经是日用品,在你的字典里也已经绝不是了。对日用品的尊敬,正是在于使用,而它回馈给我们的,是不可少的称手。”
——Lohas2016三月·开篇 苏德
搬家是最考验一个人对一件物感情的时候了,舍弃或者带进新的生活,物品的性命好像就在一线之间。虽然我不在搬家,但是我去年几乎一直都在整理收拾,扔东西。把不再适合现在的自己的“东西”请出去,空间有限,就想要一目了然、更精简的生活。
我有喜欢买杯子的怪癖,一是不算贵又觉得寓意好(“一杯子,一辈子”);二是星巴克每一季都会有花枝招展的新品,我经不起诱惑,想要换新;加上出去旅行还要收集各地的随行杯,再重也喜欢当特产扛回来。马克杯、保温杯,还要有专门焖粥煮鸡蛋的焖烧杯……时间久了,家里大大小小的杯子真是无数。但用出感情的真不多,现在扔了可惜,摆着招灰。
当你不再使用一件东西的时候,它的生命也就随之结束了。杯子虽然是日常即用之物,一旦拥有太多,反倒是成了负担。虽然买的时候想着“多喜欢呀”、“多适合自己啊”,但真心经不起推敲,喜新又厌旧,变成了购物欲作祟。“只有当你给予它们能量时,工具才有可能强大有力,因为能量来自你、透过你。”喜欢并使用着,它们就有生命又有力量。
所以,我想应该更慎重一些地选择进入我们生活的物品。对日常小物寿命的尊重,其实也是对自己生活的尊重,少一点,却更喜欢一点。想象下,它们是蹦蹦跳跳被你选择后、进入你生活的小生命,磕磕碰碰后熟悉了彼此的脾性,尽管会变旧变老, 但反而更称手,温润有如玉。
“成年以后,我们发现,如果不能给别人的生活带来灵感和甜美,如果不能成为别人的同谋和缪斯,我们宁可不进入别人的生活,别人也不必进入我们的。”
——王潇
王潇的这句话留给我的印象很深,俗话来说,就是,想跟你保持距离。最后那句“别人也不必进入我们的”,把泛泛之交的门“砰”一声就给关上了。更有心地选择生活,特别是那些进入你生活的人。
小时候起,我的好朋友就不算多,但都是些深交;圈子不大,但气味相投相互影响,彼此正能量满满。现在会因为工作的关系和一些小伙伴熟识,吃吃喝喝一起玩乐,时间久了,小圈子里大家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难免受些影响。渐渐地,我变得不洒脱甚至担心这担心那,多几分对生活的斤斤计较。有勇气拒绝别人进入自己的生活,也是一种建构自我的能力:爱得更深更多,或者我们就干脆只当个路人,互不打扰。
除了人,其实工作和生活环境也是,到后来连一个人的气场都会改变。去年搬了家换了新的工作,整个人的感觉变了。并不是想比较哪一种生活更好,我觉得是忠于自己的内心,按照自己感觉最自在、舒服的方式去生活,这样我们才会真正热爱它。在追寻的过程中,可能会叫你吃点苦,但一定值得。
最后再说说感情。
父母在我印象最深里,他们从来不大愿意扔掉用旧或用坏了一点点的东西,一是那个年代的东西真是经久耐用,二是真心地用出了感情,新的还真替代不了。“我们这代人认为东西坏了就应该修,而你们这代人认为东西坏了就该换新的。一段感情能不能走到头,是看你有修修补补不弃的心,还是有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的念头。”这是电影《前任攻略》里最后几段对白,忘了是谁跟谁讲的,但说的不是前任,而是一段长情并负责任的感情。
我是一个在前任这件事情上摔过几次坑的人,以前的感情再深,也真的不值得你撬开他(她)的现任,或者念旧情抛弃你的现任。以前你们遇到的各种问题还是会、甚至加倍回馈给你们。而对于现任,一段能被撬开动摇的感情,无非就是前段感情分开的时间不够久,现任不够好,都是警钟。
我小时侯就很喜欢吃便利店的肉酱意粉。
那时候很多人都问我,你为什那么喜欢吃?
它真的是有点咸,肉也不多。
喜欢,
就是喜欢,我自己喜欢的就是最好的。
我喜欢她是因为,
我觉得她好,她什么都好。
——《志明与春娇2》
这就是我理解的“喜欢”。
看《志明与春娇》还是我第一年来上海的时候,住的是大学旁边的老房子,家里的家具都跟古董似得。第一次就直接看的续集2,还记得坐在第一排,哭得跟狗一样。去年迷茫的时候又重温过一次,还是喜欢,那时候特别想安定下来。 安定和放弃所有会觉得可惜吗?不会,一个人必须要知道自己何时定下来。
有时候也不是因为电影多好看、我们多感动才哭得那么厉害,不过是在电影里看到了自己。很想给伪装成了大人的那个小孩一个拥抱,现在奔溃都处理得很平淡的你,是真的跟自己处了好久吧。
只不过是因为不想失去,只不过是因为喜欢更多一点……
以前都会说,你要注意健康,你要心情好,你要赶快交个男(女)朋友,你要赶快跟他分手……现在只想说,好好的。
因为大家都长大了。
作者Liz简介:栗子头,招牌剪刀手,新晋表情帝编辑。目前在周末画报混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