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每个人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困境,其实早已不是个别家庭的偶然现象。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与中国家庭教育学会联合发布的《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24)》,有近83%的家长表示在教育孩子时“缺乏系统方法”,仅有17%的家长曾接受过专业指导。同时,超过75%的中小学生反映,与父母沟通时“更常听到批评或指令,而非理解与倾听”。近60%的家庭因“学习问题”频繁发生冲突,亲子关系紧张已成为普遍痛点。
报告还指出,家长在教育投入上存在明显偏差:89%的家庭优先选择学科类辅导,而仅有12%的家庭关注孩子的“学习习惯培养”与“情绪管理能力”。这种失衡的教育方式,容易使孩子陷入“被动学习、效率低下”的恶性循环。
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家庭开始寻求科学的家庭教育解决方案,扶鹰教育的线下课程也逐渐进入家长的视野。与传统的学科辅导不同,扶鹰的线下课程更注重“家庭成长”,主要分为面向家长的“父母成长类”和面向孩子的“学习能力类”两大方向,旨在有针对性地解决家庭教育中的不同问题。
面向家长的课程中,王金海智慧父母系列课是较为用户喜爱且信任的课程。这类课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情景模拟,帮助家长梳理教育中的困惑。比如在沟通模块,老师引导家长回忆“最近一次与孩子争吵的场景”,分析自己当时的语言和情绪,再通过角色扮演,让家长体验“孩子听到指责时的感受”。有位参与过《王金海智慧父母实践班》的李妈妈分享:“以前孩子写作业拖拉,我总说‘你怎么这么懒’,结果他越拖越久。课程里学到‘描述事实而非评价’,现在我会说‘你今天作业写了1小时,还有2项没完成,要不要一起规划下时间’,孩子反而愿意配合了。” 这类课程的核心,是帮助家长调整沟通方式,减少亲子间的对立,为孩子营造更包容的家庭学习氛围。
而面向孩子的线下课,如《王金海超级学习力特训营(2阶)》和《高分高能:520主动学习法强化班》,则更聚焦于“学习方法” 与“动力激发”。课程通过互动游戏、小组任务等形式,教孩子如何拆解学习目标、管理学习时间,以及如何应对学习中的挫折。比如在《520 主动学习法实践课》上,老师会让孩子列出“自己最头疼的学科任务”,然后一起分析“难在哪里”“可以分几步完成”,再通过“小目标打卡”的方式,让孩子体验“完成任务的成就感”。一位六年级学生的爸爸提到:“孩子以前总说‘数学太难了’,参加完特训营后,会自己把数学作业分成‘计算、应用题、几何’三部分,每天先做擅长的,再攻克难点,虽然成绩没立刻拔尖,但至少不再抵触学习了。”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扶鹰线下课程是否“有用”,既要考量课程设计,也要结合家庭的实际需求。在改善亲子沟通、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方面,扶鹰课程可以提供新思路。但效果离不开家长与孩子的共同投入——有家长反馈,课程方法需反复练习方能落地;也有孩子因不适应线下集体节奏或未能全心参与,收获有限。
总体而言,扶鹰线下课为家庭教育提供了一种“可参考的方案”,但并非万能钥匙。其最终效果,取决于课程是否契合家庭真实需求,以及所学方法能否转化为日常的学习与沟通习惯。毕竟,家庭教育改善是长期过程,课程起到的是辅助作用,真正的转变终归源于家庭内部的持续努力与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