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这是一部以回想的方式写的系列文章,以此来纪念我生命中一次很有意义和收获的学习经历。
记得一年多前刚刚知道内家心理学的时候,我就对参加《督导小组》充满了向往,可是那个时候的我一无所有,甚至连正常的生活都难以维继。
但是我还是想着去借钱什么的去学。
因为我再也不想那样活着,实在是太痛苦,那用了N种方法还是离不了的痛苦,实在让我抓狂。可是我找不到方向,那时我想:如果借几万块钱,用一年时间就可以改变命运,去哪里找?我要想办法去。。。
可是当我见到老师时,老师却非常不客气的告诉我:你先别想还要去哪里学什么,也别想着要来跟我学,先回家好好落实工作,至少5年,5年内你别胡思乱想。。。
那一次与老师的面对面,老师把我狠狠的拉回地面,教我先学会:务实!
于是我边跟着网络学习,边想着5年以后再打去上《督导小组》主意。但老师的教学一直都是像太极一样在变化,不是一层不变,当然会有个不变,就是立足现实,解决问题。
所以当老师看到我开始陷入被文字障碍,学习跟不上节奏时,老师告诉我:必须去到他身边,见他,面对面学习,这样他才真的调的到我。。。
就是这样一个缘分,我在1年之后以工作人员兼学习者的身份来到了老师身边。真实的感受老师现场的教学,感受老师一言一行的教导。
下面就开始青稞之行的开篇:教学在不经意间。
在《督导小组》的课堂,老师曾经说过他的思维时发散型的,由点及面。可以由一个面向串起来到达很多个面向。
确实我能感受到老师的教学方式没有教条,在《督导小组》的课堂,老师是解答这个同学的问题,却又同时点到或触动到那个同学的问题,反正很多时候都是由一个事件或问题推动整个学习的场往更深处走,这是不是就是大家所说的集体疗愈?或者说这就是名副其实的集体疗愈?!为什么老师总是那么看起来不经意就做到了呢?
然后还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是,就是平常有机会和老师吃饭或开例会的时候,老师聊着聊着就像在督导小组讲课一样了,而老师的特点是,他只能是在那个时候,那个点,才有感觉讲出那段话,过了他也讲不出了,也记不得了。那个时候我就挺遗憾的,心想:如果能录下来就好了。
只惜每一次都错过,因为时间太短,一下就过了。好在讲故事的我能大概记得。
在这里就分享其中的一件,就是老师感叹男性的权威的重要,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如果能发自内心的敬爱自己的父亲,甚至以这个家族以这个姓氏自豪,那这个孩子人生中就算遇到再大的困难,他都会挺过去,因为他有根的。
但这个根其实是要靠女人来维护和树立的。
那时老师就分享了他曾经负债600多万的时候,可以说是在人生的又一底谷,但是老师没因此而起不来,甚至在师母的娘家没有一个人是瞧不起他,因为师母是发自内心支持老师,至于这个支持的过程是怎么样的,老师没有说,
但是从一些片段可以联想起来:师母也是一个敢于承担责任的人,但是她不是把老师的事情都做了,而是与老师风雨同舟,就算在在家里吵得天翻地覆也只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宣泄情绪。
在回想老师这段故事的时候我想到了自己与老公的相处,记得还没学习之前我几乎都不和老公吵架,但其实我的心里是不满的,然后我又把这份不满变成了埋怨的理由,
除了不对老公说,外面的人我都说,甚至是能怎么觉得解气就怎么说,娘家,婆家都说,
以此来显示我是多么的委屈:我过得不好就是因为我嫁了个这样的老公,因为他不努力,因为他不好好工作赚钱。。。。,我就这样自以为是的把老公踩在了脚下,从心底里我瞧不起他,以致于老公只能困在一个怪圈里走不出来,事业也没有办法起来,然后我更瞧不起他,就这样恶性循环着,重复着无效的方式。
我还想到了我的原生家庭,我的奶奶和爷爷。
我的妈妈也是这样,对父亲充满了怨恨,瞧不起父亲,但因为我对妈妈的所做所为也不是很认可,而对父亲从来没放弃过努力及一个农民的勤劳朴实的形象深入骨子里,所以父亲的形象一直都没有倒。
爷爷和奶奶。现在去回想,他们的婚姻是很糟糕的,爷爷为了逃避面对奶奶,常年在外面靠帮别人算命维持生计,总是好几个月才回来一次。感觉里奶奶非常的能干,强势,似乎是一个人拉扯大一个女儿,4个儿子,非常能吵架。(我对爷爷和奶奶的故事就了解那么多)
之所以去回想爷爷奶奶,是因为我看到了爸爸四兄弟的婚姻不管离不离婚,都过的不幸福,并且都是女方强势,怎么会这样呢?爷爷的权威算不算被打倒了?这将是我继续要思考的问题~
有机会回老家,多向爸爸了解下爷爷和奶奶的故事。
像这样不经意的教学只要有老师说话的地方就会有,就像春雨一样润物细无声,而我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被浸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