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刷着德云社的相声片段,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两个小时。
德云社那些徒子徒孙们,学艺不精的翻车视频,看的我笑的停不下来。(哼,拒绝承认自己自制力不足)
请大家关注一下我的WeChat公众号:杰作了没。鼓励一下子我噻~
01
从《画扇面》开始,徒弟们一副“我的扇面,我想怎么画就怎么画”的样子,根本不管师傅的脸色有多难看,也不管下头拉三弦的师傅跟不跟的上;到后头独立上台后,各种笑场的、忘词的、控不住场子的,更是有点儿“反正不是自己家买卖”的没心没肺。
哦,不对,里头还有郭麒麟,这是他们家买卖,但也架不住大小姐疯狂跑调……
经典《画扇面》,翻车翻到拉三弦的老师,脱了鞋也赶不上徒弟们跑的调。
中间几个徒弟简直就是freestyle。
三弦老师的心声:“我要是再弹你们的《画扇面》,我是那个!”
要不是有陶阳挽尊,郭老师当天得去阿富汗挨个给观众办理退票手续。
02
看相声当然是很快乐的,这个行业本来就是逗人开心的,但许多的笑料是通过塑造“角儿”们下不来台的桥段,来让人发笑的,观众知道这是设计的,假的,就不那么容易对台上的荒诞、滑稽产生代入感。
但是视频刷着刷着,APP的算法识别到我对德云社的相声演员比较喜欢,逐渐开始推荐一些粉丝拍摄的小片段。
主角当然还是那些相声演员,不过走下舞台的他们,在路人的镜头里,即便有“好帅啊”“好好笑啊”的粉丝心声做BGM,也很难让我感觉到那种光环和心动。
甚至,看着有些粉丝跟着偶像,一路跟拍,或卑微或怯懦或过于理直气壮的疯狂着,而偶像并不怎么回应的时候,我真的不由自主的尴尬到能用脚趾头抠出三室一厅来。
我诚恳的希望,演员和观众之间,观众是比较高冷、霸道总裁的那一面。不然,这些“偶像”们,真的容易产生自己业务过硬,像人民币一样招人喜欢的错觉。
毕竟,观众对艺术,还是很有要求的好嘛?!
从《画扇面》开始,就能很明显的看出郭德纲的水平,比那些徒子徒孙们高出不知多少来,而现在这些红起来的“辫儿爷”、“玲珑CP”“孟鹤堂*九良”,更多靠偶像式的运营,试图将CP、开车、男友力等网络上较受欢迎的因素揉入相声演员本人的特色中,固然能吸引到一些流量,但这些演员的业务水平究竟如何,不懂相声专业的路人,一双耳朵还是听得出三六九等的。
03
安.兰德曾在《阿特拉斯耸耸肩》中说过,“我希望用最好的劳动成果去交换他人最好的劳动成果”,但凡能在德云社混出头来的演员,多少还是有基本功,有观众缘的,不过贡献出来的作品是不是“最好的劳动成果”,这个就不一定了。
当郭老师站在台上说,“相声是一门艺术”的时候,我想“艺术家是商人,是所有商人中最严格、最苛刻的那一类。”这句话也应该紧随其后。
德云社“造星”的模式,或许已经让郭德纲从艺术家,变成了经营“艺术家”的商人。德云社这条相声流水线,不可避免的选择了赚快钱。郭老师是很明白这些徒弟们,距离艺术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是台下的被眯了眼的小姑娘或许要过一些时候才能懂。
粉丝有粉丝的快乐,追着星,吃着火锅唱着歌,就能乐上一整天也是一种快乐的方式,没有什么不行。但这个追星,到底是自己自发自觉的想要去追,还是让人影响的,灌输的,才去追呢?这个问题,有空了,各位粉丝们可以稍微想想。
与这些有趣的演员们相关的微博、抖音、B站视频下,各种让人忍俊不禁的评论、弹幕中的吐槽,都会给演员本身固化“有趣”“好笑”的标签,但这些标签放到真实的生活中,仔细想想,真的不大可乐。
美团的创始人王兴曾吐槽说,只要能够不用思考,人什么都愿意做。我有时候怀疑,是不是连什么是好笑、什么是幽默,人们都懒得分辨?只要网络给的标签足够强,人们就会愿意接受灌输。
《乌合之众》描述群体心理学,讲了许多群体失智的现象,看着网络上横行的标签,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大型的群体混乱现场,很荒谬,但又很真实,甚至有种不如此的话,还能怎样的荒诞。
04
上学的时候,有段时间我在话剧院做检票员,检完票就可以站在门口,免费的看话剧。那个剧场,一般一部剧会根据票卖的好不好,决定是连着演一个月还是两个月,或者更久(一个月四周,一周演三到4天)。
我们几个检票员会经常一部剧连着看十几二十遍,看的多了,我渐渐发现喜剧类的话剧,有些是靠结构取胜的,比如说《爷们儿三》,你哪怕看了很多遍,知道要发生什么,等到了某个点上,你就是忍不住笑出来,而且没事儿的时候再想起来,依然觉得好笑;但有些剧就是靠堆时髦的段子或者干脆靠黄段子,生硬的让你笑,第一遍看着还行,等到了第二遍我就真的只能摆出 “笑不出来.jpg”。
要产生一点独立思考,或许亲身实地的去感受真实世界里,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联系,会更好一些。自己所亲身感受到的,比网络上一条条弹幕,一条条评论要来的更加有力量。
艺术家是最严苛的商人,观众作为艺术家的试金石,其实是又宽容又严苛的商人,艺术那些专业的术语,观众或许说不出来,但是那一双双眼睛、一双双耳朵是能够很清楚的辨别出来,什么是好东西,什么是“不过如此”的流水线产品的。不过是看破不说破而已。
不过,网络给了资本强有力的输出渠道,导致演员看到的反馈中被掺杂了大量不那么真实的信息,有些特别好,有些特别坏。要我说,真的要用网络上的信息来作为决策基础的话,建议采用“去掉最高分,去掉最低分”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处理后,再分析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