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情能从冲击中受益,当暴露在波动性、随机性、混乱和压力、风险和不确定性下时,它们反而能茁壮成长和壮大,这就是反脆弱性。”
——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
大家好,我是漫游。
今天和您分享的是《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作者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
什么是反脆弱性?
什么事物最具反脆弱性?
我们如何提升自身的反脆弱性?
关于本书
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是黎巴嫩裔美国人,做了20多年交易员和商人后,他踏入了学术圈,成为学者、教授和作家。塔勒布的大部分时间用来闲逛,在世界各地的咖啡馆里冥想,但他思考的中心始终围绕着“不确定性”。
《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出版于2012年,距《黑天鹅》问世过去了五年,塔勒布已蜚声国际,被誉为“黑天鹅”之父。本书是塔勒布继提出“黑天鹅”现象日益普遍化的问题之后,所给出的应对策略:“反脆弱性”。
反脆弱性思维方式让我们从波动性和随机性的冲击中受益,通过保持冗余、理性试错、自由探索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正如作者所言:“风会熄灭蜡烛,却能使火越烧越旺。你要成为渴望得到风儿吹拂的火。”
什么是反脆弱性
反脆弱性一词来源于脆弱性。由于找不到一个简单的非复合英文词汇来描述“脆弱(fragile)”或“易碎”的对立面,塔勒布只好使用“反脆弱(antifragile)”这一复合词来表述,它是迄今所有能生存下来的系统的普遍特征。
有些事物能从冲击中受益,当暴露在波动性、随机性、混乱和压力、风险和不确定性下时,它们反而能茁壮成长和壮大,这就是“反脆弱性”。借用目前流行的心理学术语-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反脆弱性则是 “创伤后成长”,它不仅让事物在冲击中活下来,还让事物具备自我强化的能力,在冲击过后变得更加强大。
大自然是反脆弱性专家
地球已经运转了大约40亿年,经历过天体撞击、气候转变、地质运动等各种“黑天鹅”事件的冲击。大自然不仅在无数次冲击下“安全”地存活下来,它还在不停地进化,成为更加强韧和丰富的存在,并孕育出人类这一智慧物种。大自然是反脆弱性专家,它是怎么做到的呢?
冗余:低效的事物往往更有效
层层冗余正是自然生态系统集中管理风险的显著特征。在《黑天鹅》中,塔勒布就强调了冗余的重要性,在面对未知时,保持冗余就是拥有一份保险。
本书中,塔勒布将冗余的概念进行了拓展,除了备份作用-比如我们的两个肾脏,过度补偿/过度反应也是一种形式的冗余,它让系统建立额外的能力,用以应对预期更坏的结果。这种额外的力量本身可能就会带来益处。因此,冗余不仅仅是防御性的,它更像是投资,而不是保险。
冗余的反面是欠债。塔勒布是财政保守主义的坚定支持者,执着地反对政府举债。
随机:自下而上地自由探索
进化得益于两种随机性:突变随机性、环境随机性,当然以一定程度(如强度、频率)为限。因为一切不可预知,进化是靠无定向的自由探索来推进的,是自下而上的,并且能够从连续的、重复的、细小的、局部的错误中获得潜在的随机收益。
而科学家开展的自上而下的科研过程(如人造生命)却恰恰相反。这是一种伴有脆弱性效应的过度干预,即暴露于大量潜在错误中却只能获得一些很小的收益。过度干预事件在医学领域屡见不鲜。
塔勒布指出我们生活中的一个核心错觉:即认为随机性是有风险的,是一桩坏事,消除随机性就可以消除风险。增添适量随机性可以增强系统的反脆弱性。生活中,他建议也要增加一定的随机性,比如生活在大城市、适时参加聚会、进行自学……按部就班的生活(无随机性)是一种异化。
层级:进化需要优胜劣汰
大自然进化的逻辑是优胜劣汰,基因库正是利用冲击来确保优胜劣汰,从而提高整体的适应力的。从这个角度看,基因是反脆弱性的,个体生物则相对脆弱。
进化需要有机体(或它们的基因)死亡,并被其它有机体取代,以实现整体改善,或淘汰适应力不如其它有机体的生物。系统的反脆弱性不等于个体的反脆弱性,有时候系统的反脆弱性是以牺牲个体为代价取得的。
在经济领域,塔勒布反对政府对所谓“大而不倒”的企业进行救助,因为这样是将个体的脆弱性转嫁到整体经济,对后者更为不利。在社会领域,作者不是社会达尔文主义,恰恰相反,他是人文主义者,反对建立在个体牺牲基础上的反脆弱系统。
过度干预:有时“无为”胜过“有为”
塔勒布喜欢研究医学问题,他引用“医源性损伤”这一医学术语说明过度干预会消除反脆弱性。公元前4世纪,“以不伤害病人为前提”作为医生的第一原则就被写入希波克拉底誓言中,但“医源性损伤”一词是几十年前才出现的,指的是超过治疗益处的损害(通常被隐藏或延迟)。
在医学发展历史上,解决小问题却带来大麻烦的事故不胜枚举:为减轻孕吐研发的沙利度胺,却造成成百上千的畸形儿;为减少发炎症状切除的扁桃体、阑尾,后来却发现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器官;从蔬菜提取物研制的人造脂肪(反式脂肪)因成本低廉曾被广泛应用,后来却发现反式脂肪酸是造成心脏病和心血管病的元凶之一……
也许有人认为现在我们的认知已经提高,不会再犯以前的错误。但塔勒布认为现在医源性损伤因所谓的“代理问题”正愈演愈烈,尤其是制药领域。利益集团通过诱导人们接受过度治疗而牟利,对于一些未完全明确根源(作者使用的词语是“无中生有”或“杜撰”)的精神疾病,比如多动症、抑郁症等,给成人甚至孩子用药,而其长期的危害是不可想象的。
塔勒布认为现代医学对“稳定”的过度追求,实际上削弱了人体的反脆弱性。人体是复杂系统,需要适度波动和压力来维持自我修复能力,而过度干预将破坏这种机制。他在生活中通过间歇性断食、随机进食(素食稳定进食,蛋白质随机摄入)模式来模拟自然界的随机性。
人们往往有一种必须“做些什么”的倾向。塔勒布认为受缺乏“医源性损伤”认知影响最大的两个领域就是人类身体和社会经济,它们都是低能力和高干预并存的领域。对于后者,专家和政客制定出各种旨在消除经济周期的政策,而这正是所有脆弱性的根源。
压力、错误、失败:它们都是信息源
肌肉会因承受更大压力而断裂,重新生长后会变得更加粗壮(过度补偿);负重或运动冲击给骨骼带来压力信号,会刺激骨骼生长,即使成年后这些压力信号也对骨骼的自我修复能力大有好处;我们的免疫系统会在微生物的压力下得到锻炼和增强……一定程度内的压力是启动自我强化机制的信号源,这一点对于有机体、公司、组织等系统同样有效。
塔勒布认为失败是反脆弱性的来源。历史上由于错误或失败而带来新发明的例子有很多,火药、青霉素、灯泡……未来不可预测,通过理性地试错,并将错误或失败当作一种信息源,不断用新的信息进行校正,这样才能逐渐接近有效的解决方案。不存在失败的创业者或失败的科研这种说法。
当然,压力、错误、失败会让人沮丧、痛苦,面对不利情绪,我们应该尝试去驯化而非消除它。驯化情绪是斯多葛主义的主旨。作为践行者之一,塔勒布认为现代斯多葛主义是能够将恐惧转化为谨慎,将痛苦转化为信息,将错误转化为启示,将欲望转变为事业。
对于不确定性也是如此,我们应该力求驯化而非消除它。
少即是多:减少不利因素
非对称性不仅是本书的核心,也是生活的核心,是反脆弱性的关键。从随机事件(或一定冲击)中获得的有利结果大于不利结果的事就是反脆弱的,反之则是脆弱的。我们虽然无法预测随机事件或冲击发生的概率,但可以对它们的影响或结果进行评估。
作者指出迈向反脆弱性的第一步就是减少不利因素,“生活的经验主要是关于应该避开什么事。”投资大师查理·芒格也有过类似的表述:“要想获得幸福,首先要知道什么会带来不幸。”
在经济商业决策中,分析师们搜集大量的数据,创造出各种复杂的模型,以期提高预测的准确度。然而事与愿违,复杂性并不能让人们在预测上表现的更好,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实际上不过是噪音。
虽然柏格森剃刀法则指出“一个哲学家应以一个理念,而非多个理念扬名”,但“简单”不能给人带上桂冠,“做些什么”能让我们将自己纳入事情成功的因果链,所以做到“少即是多”并没有看上去那样简单。
塔勒布将“少即是多”的理念作为决策的辅助手段,认为必须做的决定不需要一个以上的原因。与人交往中,他也时刻警惕那些头衔很多、履历很长的人物。简单经验法则能够显示出需要关注的核心问题。
结语
塔勒布说自己是一个哲学家、概率论者与决策者的混合体。对此我的理解是:非预测性的世界观、对不确定性的信仰与研究、基于经验而非理论的实践。
《黑天鹅》让我们认识了“不确定性”,意识到不要变成那只“火鸡”。《反脆弱》进一步为我们指出方向:面对无法预测的未来,还需要构建“反脆弱性”,它让我们在冲击后变得更强。
让我们成为渴望得到风儿吹拂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