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碑旧事(二)

(二)

大成的心情是暗淡的。

四年前,大成从清流中学毕业,以全县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考上西大。发录取通知书的那天,班主任魏老师特地走了几公里的山路,赶到大成老家,握住大成的手说:“大成,天高任鸟飞,希望你越飞越远,千万别再回龙江这个鬼地方了!“没想到,四年后,大成还是又回来了,回到魏老师说的的鬼地方,开始陌生的教书生涯。

魏老师把龙江称为鬼地方,是因为魏老师过得不尽如意。魏老师当过下乡知青,恢复高考后考上了师专中文系,毕业后分配到清流中学。清流中学建于1931年,民国时叫清流初中,50年代开设高中,是龙江历史上最早的高中。80年代初,原任校长带领一批人,到县城附近的倒碑山脚又创办了龙江县中。龙江县中面向全县招生,高考上线人数跃居第一,清流中学开始屈居全县第二。起初,魏老师对自己的处境是满意的,清流中学虽是农村中学,所在的清流镇也是区公所所在地,离城不过15多公里。魏老师找了个老婆,是区供销社的售货员,人也挺清秀的,在供销商店里卖布。最初买布要凭布票,魏老师结婚时做了件带暗花的的确良衬衣,所用的票是内部供应的。那时魏老师挺潇洒的,带头在学校穿起了直桶裤,脚口只比喇叭裤小一点点,够新潮的了,为此,刚上任的唐远奇校长专门找他谈了心,提醒他为人师表要注意影响,警惕小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不久,老婆生了小孩后,魏老师逐渐开始不修边幅了,经常穿一件背心,抱着孩子在校园里闲逛。后来,国家取消布票,供销社的布不好卖了,布匹商店的售货员便分流承包,一个人划一个摊位,自负盈亏,原来的商店出租给私人做了台球厅。每天中午,魏老师放学后就去区公所门口帮老婆看摊,换她回家吃饭。孩子没人带,魏老师咬紧牙请了个保姆,带白天,晚上老婆带。魏老师原住在一个12平方的单身宿舍里,有了孩子,他找了几次唐校长,学校才重新调了一间大概有20平方的库房给他当宿舍。魏老师用书柜把房间夹成了两间,一间当卧室兼书房,一间当饭厅兼孩子及保姆活动室。门口又自行砌了个烧蜂窝煤的简易厨房,因为煤灰影响公共卫生,唐校长要魏老师拆了,魏老师不从,又和唐校长吵了一架。

魏老师书教得好。教得好不是有啥超人的本事,而是他有两个与众不同的地方。一是每次语文晚自习,他都读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大林和小林》等等,弄得常常有其他班的学生跑到窗外来蹭听。二是对学生的作文,只要有真情实感,他就会打优,还会拿到班上去念。大成从初一开始做魏老师的学生,一直到高三。高一后,有的同学没考上,换了好多乡镇初中考来的同学,老师也变了,但语文老师没换,还是魏老师教。唐校长私下对人说,这个刺头,拿个高中文科班给他试试。高中后的大成算是魏老师的原生弟子,年龄在全班最小,却年年在全年级考第一。能教出大成这样的学生,算是魏老师最大的欣慰。

高考前,魏老师建议大成报考心仪的名牌大学,他相信大成有这个实力,况且大成是连续两年的地区三好学生,可以加10分录取。在最后交志愿表时,大成变了卦。那时,大成的父亲所在的县搬运站面临解体,身体孱弱的父亲在城里走街串户挑煤为生,母亲在老家务农,中学6年大成一周才能在食堂吃上一次红烧五花肉。那时的大学,多数有生活补助,但据说会逐步取消,只有师范院校和军校等的补助会一直保留。有了生活补助,至少两天可以吃一次红烧肉,说不定每天都可以?大成没有听从魏老师的建议,在志愿表上第一栏填上了西大教育系教育管理专业。西大是所重点师范大学,提前批录取,在邻省省会,坐十多个小时的火车就到了。能考上西大,生活费就有保障了,就能每天吃红烧肉了。能就读教育管理专业,说不定毕业后能当上校长,当上了校长就可以背起手训人,不用象魏老师那样受委屈了。

进入大学后,大成基本实现了每天吃红烧肉的梦想。早上5分一个的馒头,中午1毛5一份的荤菜,晚上1毛一个花卷或素菜,馒头比起中学食堂的更大更白,花卷夹层里还有浓浓的肉沫,中午的荤菜除了红烧肉还有各式各样的大锅炒菜。能每天吃肉的大成却觉得孤单,因为找不到人说话。教管专业30人,文理兼收,20个理科,10个文科,6个女生,来自几个省不同的市州,每人都超过学校分数线几十分。有的同学长得高大凶猛,有的也和大成一样文弱,但都自信满满,每次集体讨论都很热闹,但总是各说各的,很难说到一块。那年头,各种讨论、讲座特别多,老师的观点常以偏激取胜,每位同学也都个性十足。

入学时,大成刚满17岁,和高中一样,也是全班最小的。但与高中时那些又大又笨的同学不同,大学的同学,每个人似乎都比大成老练深沉。睡在大成上铺的叫刘邦,比大成大一岁,瘦瘦的,来自大成所在的省城。刘邦算是大成最谈得来的同学,尽管志趣不同。那时,教管专业没有固定教室,每天晚上,大成就和刘邦一起去图书馆泡书。刘邦泡英语精读或泛读,大成泡乱七八糟的小说和热点书籍。刘邦只对英语上心,每天晚上躺在床上还要戴着耳机听一会英语磁带,其他功课和社团活动则一概不感兴趣。他常对大成说,都是些莫名其妙的学问!莫名其妙的讲座!每次大成邀约刘邦去听业余讲座,刘邦都说,不去,莫名堂。每次班上讨论,大成发言完后,悄悄劝刘邦,你也发个言?刘邦说,不发,莫名堂!看到大成不高兴了,刘邦下来告诉大成说,我不是说你莫名堂,是说大家的这些话题莫名堂!

教管专业是西大首届,学的内容就是个大杂烩,任课教师除了教育系的教授外,也有数学系、计算机系等各方面的老师,都总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只有辅导员常来。辅导员管本年级四个专业,是系党总支副书记,姓邢,长得宽眉大眼,身材壮实得象柱圆圆的电桩,喜欢唱歌,男高音,中气很足,被称为教育系的”蒋大为“,常在学生晚会上亮相,唱起歌来全身的肌肉都在颤抖,还会拉手风琴。邢书记的老婆是教育系前两级的,毕业后分回了在大成所在省的省城工作。两人是师生恋,因邢书记唱的那曲婉转动听的《喀秋莎》而走到了一起。开始牛郎织女的分居生活后,邢书记便把旺盛的精力发泄在球场上,经常招呼起系里的男生们一起打篮球。邢书记说话干脆,从不象魏老师那样和学生拉家常。那时大成在班上主编一份油印小报,登一些自己和班上同学的诗歌散文随笔啥的,自娱自乐,以北岛自居,没办几期便被邢书记叫停了,说是格调忧郁,不够阳光,买纸张油墨还花班费。大成不服,找到邢书记论理。邢书记哈哈一笑,说:

”大成啊,办小报和搞社团都需要资源的。你有什么资源?“

大成被问住了。是呀,我有什么资源呢?缺纸缺墨,缺人缘,缺陪邢书记打球的体魄。邢书记的笑容象一把刀,一下割在了大成的胸口上。

毕业前,刘邦一门心思地准备考研,却听说,这年的文科研究生不招应届毕业生了。大成从没想过考研,家里眼巴巴望着他参加工作了。毕业分配有两种,直分和二分。直分,即由学校直接分配到单位,都是有用人权的高校、院所、大型企业等;剩下的就分配到各省的地市州,由地市州教委进行第二次分配。听消息灵通人士说,教管专业已有20来个直分名额,还剩10个要二分。刘邦悄悄告诉大成,自己准备回原省,已联系好了省教育学院,叫大成也得活动活动。邢书记则找每个同学逐一谈话,引导大家找准自己的定位。谈话时,大成表达申请直分到高校的愿望。邢书记还是哈哈一笑,说名额有限,还是哪来哪去,基层的舞台更为广阔。大成又问,我的家乡所在的那所师专,是省属高校,能否帮我争取推荐。邢书记说,大成啊,人家的直分名额都是自己父母联系的,你有什么资源呢?

没有资源的大成,就像一叶失去风帆的小舟,随波漂荡,漂到了龙江倒碑这个灰不溜秋的山坳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 大成沿着倒碑下那条坑坑洼洼的公路来回走了几遍,终于找到了学校的大门。 一周前,大成赶到离龙江县几十公里的市...
    阿成_5d84阅读 208评论 0 8
  • 序 八十年代大学时光的唯美初恋,一段写了三年匿名情书的单相思,一场持续了17年的柏拉图式恋爱,最终香消玉殒、天人永...
    空想家8015阅读 514评论 0 5
  • 海 兴 县 老 区 大 事 记 (1) 今年是中国革命老区创建90周年纪念,为使伟大的老区精神全方位全系统融入...
    乐兮逍遥阅读 4,058评论 0 5
  • 20190304 周一 目前,我的办公室位于校本部综合高中部的A301室,虽说是三楼,却是同操场相平,在操场上看,...
    孔孟之乡阅读 571评论 0 0
  • 冀南抗战第一役的见证 ——抗日阵亡五烈士碑 张范津 2006年11月10日上午,省委书记白克明在邢台市委书记董经纬...
    闹闹姥爷阅读 5,138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