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好的文章,一般在文章最后或下半段进行升华处理,而不少写作者没有关注到这一点,文章的层次就会偏低一点。
升华,是深度的一种,而深度不是修饰的结果,而是认知维度和深度,或者说,深化是换一个更高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
比如,你写一篇关于父亲的背影,如果到结尾还在写背影,背影代表爱,这篇文章就会比较平常,如何升华下,父亲的背影,在若干年后那就会变成我,那现在的我,又是孩子,我们在一代一代中传承爱和使命。
这样的拔高,是思维的外显。
比如,我们在写AI文章,一般写法:AI给我们带来的焦虑,所以我们要努力工作,不要被时代淘汰。
升华这篇文章的立意:在AI时代的大潮中,也许我们能做的很少,我们的努力无法降低任何焦虑,我们都在被裹挟,但是,我们总需要做点什么,去改变,小潮变大浪,活下去,熬下去,并真正证明我们曾经到来,这将是一个共生的时代…………
升华的意思是拔高。拔高能让文章增色。有几个方法与大家分享,各位可进行思考揣摩。
第一,时间升华法。
前面关于背影的案例,就用的时间升华法。有了时间的概念,就有了厚重感,尺度拉大,时间拉长,能引起更强烈的共鸣。
这方法常用。
第二,个体到群体法。
个体是局限,个人的感受、个人的得失不值得一提,但是升华到群体,是你的思考,更容易引起重视和传播。
案例:可以把将私人伤口转化为时代疤痕。
原立意:回忆童年被校园霸凌,如果仅仅是个人无法触发群体记忆。
升级:它像一颗深埋的种子,在每个被欺凌者的心中生根发芽,虽未被察觉,却在暗处蔓延,或许有人将其深藏心底,或许有人在沉默中煎熬,但每一次的忽视,都是对群体伤痕的漠视……
第三,空间升华法
将问题从局部空间扩展到更广阔的空间维度,从个人、家庭、学校延伸到社会、国家乃至全球,从而赋予问题更深远的意义。
案例:
原立意:写一篇关于家乡的小河被污染的文章,仅停留在对家乡环境的惋惜。
升华:这条小河的污染,不仅是家乡的遗憾,更是整个生态系统受损的缩影。它提醒我们,环境保护是全球性问题,每一条河流都与地球的健康息息相关。从家乡的小河到长江、黄河,再到全球的江河湖海,我们都在同一条命运之舟上。保护环境,就是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第四,价值升华法
从具体事件中提炼出更普遍的价值观,如爱、责任、使命、希望等,将文章的意义从表面现象提升到精神层面。
案例:
原立意:写一篇关于志愿者活动的文章,仅停留在活动的描述和自己的感受。
升华:志愿者活动的意义远不止于一次简单的帮助,它传递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信任,是对社会责任的践行。每一次志愿服务,都是对“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精神的诠释。它让我们明白,个体的微光汇聚起来,便是照亮社会的炬火。这种精神的传承,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
第五,哲学升华法
引入哲学思考,从现象中挖掘更本质的规律,赋予文章更深刻的思考深度。
案例:
原立意:写一篇关于失败的文章,仅停留在失败后的失落和反思。
升华:失败并非终点,而是成长的必经之路。从哲学角度看,失败与成功是矛盾的统一体,没有失败的磨砺,成功便无从谈起。正如尼采所说:“那些杀不死你的,终将使你更强大。”每一次失败,都是对自我认知的重塑,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刻领悟。在失败中,我们学会坚韧,学会从挫折中汲取力量,这便是生命的辩证法。
第六,文化升华法
将问题与文化传统、历史传承相结合,赋予文章更深厚的文化底蕴。
案例:
原立意:写一篇关于传统节日的文章,仅停留在节日的习俗和热闹场景。
升华:传统节日不仅是文化的载体,更是民族精神的纽带。从春节的团圆到中秋的思念,每一个节日都承载着千年的文化记忆和民族情感。它们是历史的见证,是文化的传承,是我们与祖先对话的桥梁。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坚守传统节日,就是守护民族的根与魂,让文化的血脉在岁月长河中永不干涸。
第七,未来升华法
从当下的问题出发,展望未来,赋予文章前瞻性和时代感。
案例:
原立意:写一篇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文章,仅停留在其对环境的改善。
升华:新能源汽车的崛起,不仅是汽车产业的变革,更是人类走向可持续未来的希望。它代表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一种对地球负责的态度。从当下起步,展望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引领全球能源转型,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一个全新的绿色时代。我们今天的每一次选择,都在为未来的蓝天铺路。
升华是写作中提升文章深度和广度的重要手段,们可以将一个普通的话题提升到更高的层次,引发读者更强烈的共鸣和思考。
以上供参考。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