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一篇网文《上海VS深圳 一场最激烈的城市战争》引爆朋友圈。文章洋洋洒洒近万字,论述深圳作为一座创意创新之城代表着中国发展的新势力,正在向改革开放前三十年快速发展的代表力量——上海发起冲击,并很可能取得胜利。
作为这座新兴城市的老居民,我对文章结论不做评论,但对其中的某些观点表示赞同,比如“相比而言,深圳人更具创业精神、更具商业与冒险精神”。我认为这句话很符合这座年轻城市活力、冒险的精神特质。
而实际上,无论创业、冒险还是商业投资,基础都是理财能力。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好的理财能力应该从娃娃抓起。一个人可以不从事与金融财务有关的工作,但不能缺少与金钱、投资有关的基本知识,财商与情商一样,是孩子们今后走向社会必不可少的素质之一,所以早在秋季开学之前深圳图乐园便将12月活动主题定为“财商与投资商圈调查”。
美国的家长认为:知识什么时候都可以学习,理财能力却要从小时候起就开始培养,这样才能形成习惯,变成一种性格,帮助孩子掌握命运。之前我们做了相关的书本知识启蒙——比如通过阅读《谁动了我的棉花糖》进行理财启发(后期还会有《穷爸爸与富爸爸》的读书引导)——但是理财能力往往知易行难,最好的方法是知行合一,于是,在与上海周洋老师请教沟通之后我们还是决定做一次前所未有的“商圈调查”。
由于是试验性质,我们将活动群体再次缩小至三娃。
活动分两个部分:一、首先学习下载并运用“萌童记账”APP。十岁左右的孩子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零花钱,学会记帐、正确使用金钱是他们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
几乎所有美国孩子都会玩一种“大富翁(Monopoly)”游戏,模拟现实社会经济场景,设有买卖、投资、买东西消费等活动,通常是孩子六七岁时父母跟孩子玩,使孩子加深对钱的认识,引导他们进行理财入门。等到孩子年龄稍微大一些,即使是非常有钱的家庭,父母也会让孩子出去打工,为的就是培养孩子赚钱、管钱、独立的能力。
而在英国,儿童储蓄账户非常流行,大多数银行都为16岁以下的孩子开设了特别账户,有三分之一的英国儿童将他们的零用钱和打工收入存入银行和储蓄借贷的金融机构。
二、今天的正式活动内容:商圈调查。情景假设:每人手中有50万资金,需要在1979文化创意园考察投资环境,并最终做出结论:1、能否在这里开设一家自己喜欢的机构/店铺;2、50万资金够不够,如果不够你将采取什么方式实施计划。
方案设计要求
:1、对商圈有个基本的考察与判断,了解特定的区域适合开设什么样的产业形式(比如文化产业园里咖啡、书吧、餐饮、文化产业等比较适宜生存);2、对租金、店铺面积、成本等商业概念有所了解;
我们预想到第一次商业调研娃们的表现不会十分理想,但此次活动的目的不是将其一步培养成商业达人,只是让他们对基本的商业投资形为及其必须的内容、环节有个感性认识。
我们一直强调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但只要搬起了第一块砖,辉煌的城市便可能会出现在眼前。
经过两个小时的辛苦奔波,三娃终于完成任务。这张调研表格还很稚嫩,但还是那句话——好在他们迈出了第一步。
有教育家说,财商教育既是人格教育,又是素质教育,是为了让孩子养成量人为出的习惯,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和金钱观。中国的学校教育还没有理财的内容,父母是孩子走向社会前最重要的财商老师。家长要在孩子小的时候,教会他们合理、有度地支配零花钱,这样他们才不会形成任意挥霍、人不敷出的消费习惯。富裕的生活本身有益无害,但金钱是一把双刃剑,如果缺乏完善、正确的价值观指导,就可能对孩子产生负面的影响。
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耐心、仔细、投入与持续引导,将孩子的消费理念与理财意识逐渐形成并培养起来。金钱不是敌人,金钱也不是污垢,金钱是客观存在的重要工具,如同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一样,只要正确指导,它都会给你带来正面的影响,所以每个孩子都应该学会攫取并正确运用这个工具,学会并争取让这个工具使你的工作生活更加愉悦而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