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135期“少”专题活动。
正值赶集的中午,大街上一般都人来人往。
大街的第一段有个世俗约定的车站,车站旁边是个药店。药店门口一般都有些站在那里等车,前往市区。
第二段是专门出售成衣的区域,品种齐全。
成衣区对面是一家修自行车的铺子,是我发小家开的。
一直往下走都是卖水果的居多,我家的水果摊就在大街的中下段。
水果摊也有些年头,几乎镇上的人都是吃我家的水果长大的。
做水果生意是个辛苦活,有多时候凌晨两三点,就听到老妈起床出门去进货的声音。
远的时候做班车就去市区里的水果批发市场进货,而最有名的批发市场是东风市场。
有时也去临近的城镇的果农那里进货,每天大概进货大概三四千斤左右;这个销售量,已经是销售冠军了。
到了后来,我们镇上开始有了水果批发商,而且送货上门,我妈再也不用那么辛苦了。
我那时还在上学,放学后我就去帮老妈的忙。
特别是赶集的那天,车水马龙,人群川流不息。有的人目的明确,买了需要的就回家。有的则属于出来闲逛凑热闹。
我帮不上什么忙,就一个劲坐在那里大声吆喝,很传统的在那里叫卖。
闲暇之余,拿起水果吃。水果吃多了,导致成年后都不怎么喜欢吃水果了。
那时年少还在上学的我,每次放学就会主动帮妈妈照料生意。
老妈的生意非常火爆,特别是圩日的时候,几个人忙都忙不过来。
不过也有例外的时候,下雨刮风那些恶劣天气,生意就会很淡。感觉心情也跟着天气变得一样恶劣了。
年少的我除了这些事情,还喜欢去找我爸单位隔壁村的小伙伴一起玩。
那时玩得真的又疯、又夜,彻夜不归,直接在小伙伴那里夜宿。有时干脆爬上楼顶打地铺,到了早上起床的时候,直接打了个喷嚏,浑身上下都挂满了露水。
原因无他,我们喜欢晚上一起拿着钳子去鱼塘捕水蛇。有时还去田里抓田鼠。
我们把捕到的水蛇用黄豆煲汤,以及将田鼠肉炒来吃。那叫一个人间美味,主打一个干净卫生。
小伙伴家里资源丰富,我们就跑到番薯地里挖番薯;用土块垒起土窑,找些柴火将土窑烧得红彤彤后,然后再把各种各样的番薯放到里面去,打碎土块,把番薯埋在下面;等上半个小时左右,番薯熟了拿出来就可以开始。
那时的我们,吃的喝的应有尽有,这里就涉及到了论好伙伴的重要性了。
天气热的时候,那条附近的江流总少不了我们泡在水里的身影。在江边长大的孩子,水性是无师自通的。而且,技术还是一流的,整个人可以躺在起水面上随波逐流。
不过,对于我们水性好的,无论那条江是否发怒,我们都是安全的。
不过回想起来,那时我们真的很幸运,没有被水草缠住,或者被那些木桩卡住。
由于篇幅关系,少年时期的我就讲到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