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大叔的相同之处
一个和菜头,一个罗振宇。
我比较喜欢前者,比较排斥后者。
先说这两者相同的地方:
都是个胖子,都喜欢在小年轻跟前摆起大叔的谱儿来,说一些小年轻不曾看过但必定看到的风景。他们应该都四十以上了。奔五十而去的人,如果还能在互联网上掌握一些话语输送的渠道,拥有一定的听众,总是会以各种文章唱出“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这句话来。他们之所以让人关注,是因为他们是嫁接旧有社会规则,和互联网精神的桥梁。因为岁月的累积,他们见证过社会的罅隙中藏着多少人心的污垢,看到多少守旧的理念披坚执锐如堡垒一样功不可破,但是他们也能亲身感受到互联网的精神,感慨着它每一片洁白的羽毛上都落满了自由的光芒。最关键的,是最终还得出结论:前者要被后者攻陷。小年轻们很喜欢这种“我们即将掌管世界”的调调,尤其是从一个大叔的嘴里说出。
那么为什么我喜欢前者而不喜欢后者呢?
我曾经一度养成习惯,早上起床后就打开微信的公众号,接受一下罗胖授予意识形态上的勋章。后来我觉得腻了,一是厌烦于罗胖的沙哑古怪的嗓音,每一天早上都定时响起,二是我意识到好像每天满面微笑的脸贴手机,就像是小学时每周的升旗。所幸终结掉了这个习惯。
在两者追逐塑造“有趣”这个形象时,和菜头一路上跑的花样儿翻新。记忆里似乎他从来没有挥舞过大旗,召集人马做出势要攻占某个堡垒的架势。从一开始建立树洞,他就比较注重个人内心的倾诉表达。记得他之前说过一段话,意思大体上是这样的:当你写博客的时候,意识到你前面站着的是乌泱泱的人群,那么不由得你的声音会升高,你的表情会变得夸张,你的语气会变得激昂。后来为了让听众变得更多、也为了喝彩声能够盖住谩骂的声音,他开始揣摩这些人的好恶。这样不对。比较正确的做法是,每一篇博客就像是在写给一个老友,你的面前只有一个与你心意相通的朋友。你在他面前,只有自由的表达。
我们应该保持警惕的
古人有一句话叫做“见微知著”。说的意思是从某些细节之处入手,最后得出比较宏大的结论。这方面我们都深受影响,往往从一个不相干的小事开始娓娓道来,最后来句“其实生活也不外乎这样……” 。我靠,生活可真是橡皮泥,任人揉捏成各种模样。每个人都是悟性极高的圣贤,将离的八丈远的两个点,瞬间联系到一起,然后升华出一道炫目的彩虹。往往这个彩虹都立于极高的位置,俯瞰着大千世界。
其实,所谓以“其实生活也不外乎这样”开头的结论,屁用都不顶。除了满足一下我们开上帝视角的瘾之外。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就事论事。多谈些具体的事,少谈些“主义”和“精神”。多提出问题解决的办法,少往人多的地方凑。学会尊重一下现实,克制一下誓将天下所有丑恶掀开的冲动。
于我而言,和这些自媒体相比,我更喜欢在社交媒体上天然形成的小圈子。因为你个人爱好所结成的关系网,会给你输送足够多值得你关注的信息,并借此接纳更多适合你口味的人。比如我所加入的只有5,6个人的槽帮。
不过,要说我能选择待在槽帮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这里有一个想要掰弯某个男人的已婚妇女,和若干个血气方刚自诩为直男的小伙子们。我很好奇在一年之后,他们中间哪个人能够慨然向前一步,宣布自己出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