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站:花婆节
花婆节又称花王节、花王圣母节。流行于广西壮族各地。据传说,花王是壮族群众的生育女神和儿童守护神。而壮族始祖母六甲在农历二月初二诞生,专门主管赐花送子之事。
花婆赐给生育妇女白花,就生男孩;赐给红花,就生女孩。所以,壮族地区有在村边或山下修筑花王庙、塑立花王祖父神位之俗。
南宁花婆
“花婆粥,滚碌碌。慢慢食,都有福……”5月1日,南宁市邕宁区蒲庙镇五圣宫门前人头攒动,众多市民、游客排起长龙等待花婆派粥,两位“花婆”熟练地把粥舀到碗里,市民和游客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来自花婆的“粥福”(方言音同“祝福”)。原来,这是当地举办2023年蒲庙花婆节暨蒲庙建圩292周年庆典的系列活动,弘扬乐善好施美德,丰富了市民群众的“五一”假期文化生活。
浦·庙·镇
每年农历三月十二,蒲庙镇当地群众便会自发组织举办花婆节暨蒲庙建圩纪念活动,开展花婆施粥、放花灯、巡游等民俗活动,让花婆乐善好施、积德行善的美德代代相传。今年花婆节的民俗活动丰富,庆典活动涵盖花婆派粥送福、祈福仪式、吃生榨米粉大赛、猜码大赛、百家宴、放祈福水灯等内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民俗风情巡游展示。
传说
花婆节又称花王节、花王圣母节。流行于广西壮族各地。据传
说,花王是壮族群众的生育女神和儿童守护神。而壮族始祖母六甲在农历二月初二诞生,专门主管赐花送子之事。
花婆赐给生育妇女白花,就生删炼愉男孩;赐给红花,就生女孩。所以,壮族地区有在村边或山下修筑花王庙、塑立花王祖父神位之俗。
在壮族农村,结婚或生孩子后,都要在卧室床头设立一个花婆神位,用从野外采摘来的花和花枝扎成"花盘",祈求花王保佑小孩健康。新生儿出生还未满月,也要企艰章和天天供奉"花神"。
而在南宁市邕宁区蒲庙镇,则有另一番演绎。相传在蒲庙镇五圣宫对面的大众码头,有一位乐善好施的阿婆常常给过往的客商卖粥,如碰上穷人则免费施粥。
阿婆过世后,乡亲们为了纪念她,建有一庙,并在每年农历三月十二举行纪念活动,逐渐形成当地特有的花婆节妹谜。
节日这天,当地壮族群众备办鸡鸭鱼肉到花婆庙祈福,并举办"花婆"施粥、放花灯、巡游等民俗活动,让"花婆"积德行善的品质得以代代相传。
由来
花婆节是壮族传统节日。民间传说,壮族始祖 六甲是从花朵中生出来的。后来主管赐花送子之事。所有的人都是从 六甲花园中的花转到世上来,故其被奉为花婆神。农历二月二十鸦巴壳九为花婆神的诞辰日。
壮族妇女举行祭祀仪式,村寨里同一辈的妇女结异姓姐妹,凑禁洒渗钱备办鸡鸭从和香烛钱纸,供祭花婆神,然后成群结队到估想举野外采花来戴,祈求生育和保佑小孩健康成长。府拒套枣没有生育的妇女,是日要到野外采花来戴,以求花婆神赐花送子。若日后怀孕,为使小孩出生后有灵魂,须请师公到野外念经求花,还要在路边小沟做架桥仪式,把花从桥上接过来。小孩出生后,要在产妇床安上花婆神位,定期祭拜。
南|宁
据悉,今年的巡游规模较往年有所扩大,当地民众踊跃报名参与这一盛事,几百名演职人员年龄横跨3岁至80岁,民俗氛围浓烈。参与民族大团结方块队巡游的云姐表示,花婆积德行善的故事深深打动了她,虽然她已经是第六次参加活动,但能够参演仍旧激动得睡不着。
习|俗|活|动
花婆节
5月1日上午,“积德行善·花婆送福”飘色彩车、邕宁蒲庙八音壮鼓展示方块队、扁担舞方块队等22个巡游方块队的成员身着盛装,在喜庆热闹的锣鼓声中沿着蒲庙镇主要街道开展巡游。慈祥的花婆,寓意勤劳致富的“春牛”,叹唱生活美好的疍家人……成员们不时与群众开展互动,引来阵阵欢呼。道路两旁人声鼎沸,群众随着巡游队伍移动,不停地拍照打卡。“这是我第一次观看花婆节活动,感到非常壮观,民族服装特别好看,农贸市场的蔬菜衫充满创意,我明年还要再来。”市民屈秀芳感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