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为什么,对于文坛上的很多前辈,我都能很自然对其称呼为姓+老或者先生,但是对于丰子先生,我真的只想称呼他的名字。但是直呼其名又让我自个儿心理有一种不尊重的感觉,所以还是加上先生二字吧。在写这篇文字之前,我似乎知道又似乎不知道先生的样子,但是潜意识里我觉得先生是年轻的。然而百度到照片时,看着蓄着长长的胡须的先生,觉得一切又是那么的理所当然。仿佛先生就应该是这样的,这样一个老顽童的模样。第一次知道丰子恺是什么时候呢?我似乎忘记了,只记得小学还是初中学过先生的两篇文章,一篇是《渐》,另外一篇是《给我的孩子们》。前者记得题目,也记得那句“一粒沙里见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国;手掌里盛住无限,一刹那便是永劫”是《渐》的末尾。后者是记着内容的,我清楚的记着就是在《给我的孩子们》中我第一次见到了“刬袜”这个词儿,也记得这篇文章选自《缘缘堂随笔》。在学过的课文,有两个书房我记得特别清楚,一个是梁启超先生的“饮冰室”,另一个就是丰子恺先生的“缘缘堂”,特别喜欢后者,读起来就觉得有趣。大一还是大二真正想整本丰子恺先生的书的原因是有段时间自己对弘一法师特别感兴趣,丰子恺先生是弘一法师的学生,于是借来看过。未完待续PS:果真每天更,很难~
读书笔记之《丰子恺作品集》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