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身
单身时日长久,从心理分析到策略指导,也算道理看了不少,可终究X用没有。为什么呢?因为我找了一堆借口来“保护”自己。
“都是缘分、命运的事儿。”
“我三高,自带生人勿近气场。”
“我自己过的也挺好,宁缺毋滥。”
“我现在心思没用在这上面,单身是因为我没找。”
“肯定有个人能满足我的一切要求还能看上我,没出现是因为还没遇到。”
这一句句打出来,是把自己对待爱情的固化思维血淋淋的剖了出来。
我真的是因为以上原因才单身吗?不是,是因为我害怕。害怕自己主动了也没结果,害怕面对其实自己没市场,害怕自己被别人点评,害怕听到负面反馈,害怕面对“没有完美的另一半”的事实。于是,用各种故事给自己洗脑,落脚点在“别着急,该来的总会来。”
可是,不主动,谁来跟你碰到?有人送上门?人家连你家门牌号都不知道。完美另一半,哪哪哪都合适?歪歪过度,自己都不能100%满意自己,而且自己也在不断变化,哪来一个100%适配的人,还能眼瞎砸在我头上?现在真想送给原来的自己一个呵呵,因为我终于敢承认一段成功的感情关系是主动经营的结果,而不是童话故事。
2.写作业
在私塾学习了大半年,并没有多少直接输出。虽然非常清楚输出的重要性,但就是没有横下心写笔记,为什么呢?因为我还是找了一堆借口让自己心安理得。最好用的就是“忙忙忙。”真有那么忙吗?不是,是我又害怕了。害怕自己开始写的时候脑袋一团浆糊,害怕自己文字拙劣、水平太烂,害怕拿出去丢人现眼,害怕面对学了一周自己输出不了任何有价值的东西。这跟写论文一样,只不过论文有截止期限,再拖延为了毕业也得动笔。可是私塾的作业自愿不强制,没人逼着,不写的理由一个接一个,哪怕周末看到大家纷纷交作业感到“不适”,忍忍也就过去了,决心下了无数次,都被自己打败。那我为什么愿意开始写作业了呢?弱弱的答一句:我没那么怕了。说白了,就是脸皮厚点,承认自己就是从零开始,面对自己的不足,不用一个假想的完美自己跟真实的自我对抗和比较。
3.然后呢?
我知道自己就是害怕,然后呢?然后大周末的在私塾内投稿征友帖,对我这样一个对外界评价看法非常敏感的人来说算是“壮举”了。这次也会怕吗?会,但是更相信做出的改变会让我更好。先不谈是否能找到合适的人,这举动本身让我撕碎了不同版本的洗脑故事,给自己一个“勇敢”的标签。勇敢不仅用在找寻另一半,还会在自己面对其他事情退缩害怕的时候,给自己讲一个新的故事。那作业呢?就从这篇开始,不给自己太高期待的去写,只是写,而已。
4.我这周到底学了什么?
一本经蔡叔拆解的《终身成长》,主要讲了两种思维模式——固化思维和成长思维。
什么阻碍了成长?被外部的标签洗脑。比如“聪明”,“聪明”的人沾沾自喜,觉得资质不凡,睥睨天下;“不聪明”的人自此为自己的行为乃至人生境遇找到了完美解释——别说我烂,我只是不聪明。
能够被各种标签洗脑是因为,这些人就是这么认为的,他们认为“一切都是确定的”。在固化思维下,人喜欢在自己的舒适区里“耀武扬威”,在自己擅长的事上找存在感。他们追求成功,以为结果才是意义所在,却忽视了好结果的出现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运气。
对有成长思维的人来说,承认存在的困难、接受不被看好的唱衰,但同时乐于面对一切挑战,竭力去做并相信自己可以做的好。这种以成长为导向的好处在于,在通往结果的路上,搞明白、弄清楚了有哪些困难、有哪些解决办法,最后出现的结果可能只是与困难博弈的其中一个呈现方式,但整个过程已经为下次与困难博弈排了雷、避了坑,迎来好结果的概率大大提升。
想终身成长该怎么办?思考给自己和给别人贴上的标签到底是什么,然后决定要不要撕下来并学习如何撕下来。比如聪明,你以为的聪明真的是聪明吗?如果知道聪明跟智力有关,而智力是可变的,有可塑性,认识到学习可以变聪明,你还会天天嚷嚷自己不聪明,所以不成功吗?比如安在成功者身上的天赋理论,你真的不想看看他们在成功之前到底经历了什么吗?撕掉别人身上的标签也许易,撕掉自己身上的标签难。决定要撕掉,就要承受住来自贴标签人的打击甚至攻击,包括自己给自己洗脑的老套故事。
培养成长型思维模式,就要觉察和面对自己的不足、事情的困难;去尝试、去做,别害怕“看起来这么努力”;相信改变会更好。与其用大脑想听的故事唬住自己,带着固化的思维,为自己的所有不作为找借口,不如停止给自己讲老套的故事。Flag不能立太高,将来可能会被打脸,只不过我想看看在做出改变之后,究竟会发生什么?
我相信唯一不变的是一切都在变化,更相信一切都是可以变得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