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扫庭院细除尘

正扫着地,也就想起了小时候姐姐们打扫屋子的场景。

那时每天晨起,洒扫庭院,收拾屋子,成了家有女儿的头一件特别隆重的家务。

记忆里,大姐将这件事做的最正宗入味。

早上,家人都起床了。大姐从厨房里打来一盆水,水里投一块抹布,放在堂屋里红漆四方大木桌上,再拿来扫帚和畚箕(小时候听成“奋箕”,原来方言无限接近了原音的)。

正式开始洒扫抹擦之前,大姐先叠被子,二姐三姐也会加入。顺序不能变,先上房后下房——先是东房父母的卧室,其次才轮到西房我们姐妹的卧室(弟弟那时跟父母睡)。

她们怎么那么聪慧呢,重实的棉花被子在她们手里三下两下地变成了美丽的形状。一种折叠成三层,长条状。摆放时靠着里墙。另一种叠成方块状,放在床中间,紧着床头摆放也可以。像艺术品一样,晚上睡觉前都不忍心展开。

姐姐半跪半趴地俯身在床上,轮换着手儿在铺被上一下一下抹平,抹平了皱褶。有用力地拍上几下,掸去附着于上的灰尘毛发。

杂乱的床铺焕然一新,整洁爽心。

下一步,开始正式的洒、扫、擦。先洒水,后扫地,最后擦条台和桌椅。后来上小学,语文老师教我们读课文:先洒水,后扫地……我才发现,这不是跟我姐姐们做的一样么?心里立马有了解释不了的自豪感。

大姐一手持水盆,一手撩水,边走边洒。洒完明间洒房间,两个房间都洒完了明间已经半干,可以扫地了。

大姐扫地很仔细,角角落落,床底下,橱底下,不放过一个地方。

现在想起来,才发现将擦桌子放在最后一步是有道理的。

姐姐拧好抹布,将条台(农村堂屋进门靠墙放置的长形台),八仙桌,两个房间的书桌子,统统擦一遍。

经过姐姐勤劳的双手,家里变得窗明几净。

有一次,我也想要扫地,姐姐说那你扫吧。在西房间,我学着姐姐们的样子,把垃圾扫团成堆,一看畚箕没拿。算了吧,扫床底下去吧,也看不见,也不影响美观,省得我又要跑厨屋拿畚箕。

姐姐们发现了,都笑我大懒王。

唉,我以为扫地很简单呢,我以为自己藏得很隐蔽呢。

那时的农户家家都有好几个娃,往往都是女娃承担起洒扫庭院的家务。不约而同的,约定俗成的。就如女红,从来是女人的专属。我去邻居家玩的时候,常常看到邻居姐姐轻盈熟练的手法,重复着我姐姐同样的洒扫步骤。

眼里的她们都好美哦。青春的面庞,乌黑的辫子,麻利的动作。收拾了屋内,扫屋外。大场,屋前屋后,从河码头到门前路,一把竹扫帚扫除了落叶,也扫除了岁月的尘埃。

一个家庭因为她们的存在,才有了整洁的面貌。正因为有了勤劳的她们吃苦耐劳的精神,一个家才越过越好。

嫁人后,你又怎愁她们的小日子不红火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好激动,终于年三十了! 吃完午饭,三点左右,就赶紧开始了大扫除!也不知道是谁的谆谆教诲,洒扫贴对联,左邻右舍也比赛...
    琉球漂客阅读 5,570评论 0 1
  • 谷子 李直 ...
    老李耕田阅读 8,573评论 0 1
  • 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为止,汉族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扫尘日”,北方称为“扫房”,南方把他叫做“掸尘”。这也是年...
    司南A阅读 3,800评论 0 2
  • 诗经全文及译文 《诗经》现存诗歌305篇,包括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共 500 余年的民歌和朝庙乐章,分为风、雅、颂三...
    观茉阅读 69,260评论 0 18
  • 聊斋志异 (蒲松龄) 试解《江城》 临江府有个高蕃,小时候就聪明过人,更是因为家境尚好,仪态举止多为人称道,且还在...
    ShakespeareSky阅读 3,51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