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德国后,感觉只会英语一门外语已经生存不下去了。
今年一月初我第一任房东的女儿搬去外地读书,我在一旁帮忙,搬家公司的小哥一边搬东西一边跟我搭话,我操着一口夹着无数英语单词的德语跟他硬聊几句后终于忍不住:“咱们说英语怎么样?”他一脸无辜地回应:“我英语不好,诶不过我法语挺好的。”说完还随口秀了几句法语。
我第二任房东是西班牙裔,说德语时可以毫无PS痕迹地夹杂西班牙语词汇,让我常常在“刚刚她说的是德语?”、“我应该学过这个德语词汇?”、或者“这是大家都会的西班牙语词汇吗?”之间来回惊疑不定。
欧盟从21世纪初就开始积极推动欧洲的中小学生学习两门或以上的欧系外语,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了很多与外语学习主题相关的细分行业和服务,比如在德国很流行的,去国外以学习外语为主要目的的中短期语言旅游(Sprachreise)。我的一个德国朋友专业是海洋科学,精通德语英语西班牙语,能用法语和粤语进行基本对话,听说下一个目标是挑战藏语。我很想死,羞愧死的。
但死之前我想把日语俄语希腊语阿拉伯语先学好,所以4月份考完德福后我开始捡回自己落下近两年的日语,想通过总结自己这半年来伪自学德语的经历让学习外语的过程更高效一些。
如果是从零开始学习一门语言,第一步得先学会最基本的语音音素(比如日语五十音、希腊字母表、汉语拼音等等),这类入门级别教学视频通常上Youtube一搜一堆;
如果是捡起自己落下多年的语言(比如英语),则需要先通过一些测评网站对自己现阶段的语言水平重新进行大致评估。
之后:
挑一本工具类语法书(英语诸如薄冰语法,德语我最喜欢的是em Grammatik vom Heuber)
地毯式搜索适合自己水平的语料来源
积累语料,做听写
最后,报个语言考试考个证书玩玩,相信我,那笔考试费用会成为学习的动力之一的
语料来源
传统新闻媒体
诸如英国的Reuters,美国的Washington Post,德国的Die Zeit和Spiegel,日本的読売新闻。
维基百科
电视剧、电影、TED、综艺节目等等
P.S. 打着学习的幌子开中文字幕看片的都是流氓
文学作品
教材课本
*Deutsche Welle
一个大部分德语学习者都知道的Rundfunk,上面有分级的阅读材料,视频基本带字幕,大部分广播带原文文本,甚至会列出重点词汇附带理解题
良心安利两个语言学习产品
沪江听力酷
目前我最依赖的学习平台,每天我都会在上面听写四篇长度1分钟左右的新闻。这款小而美的在线工具能比照原文对听写内容进行批改,并且把数据都归总统计到沪江账号下。最优质的板块是英语和日语两大语种,因为BBC、VOA以及NHK三大新闻源节目每天都会准时更新,可以省去上官网找音频和原文文本的很多时间(感谢幕后剪辑校对的编辑们)。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听力材料?
尽管新闻是最好的听力材料,但如果不可以在30分钟内完成听写+校对+总结并达到70%以上的正确率,那不如听写自己所用语言教材的课文原文,比如新概念之类的。
初高中的英语教材不属于这里讨论的语言教材范围内。
italki
开放的语言学习交流社区,基本功能模块有三个:收费课程,问答社区/学习心得,找语伴。
收费课程价格合理,专业教师(Professional Teacher)基本在200人民币/小时以内,社区辅导(Community Tutor)收费往往是专业教师的三分之二甚至一半,具体价格取决于不同老师和想学的语种。从个人经验来看,如果只是为了纯练习口语而不是进行系统化的学习,专业教师和社区辅导基本没有质的差异。
社区里有一个细分为学习心得/问答/文章批改的文字板块,我备考德福期间会把自己练笔的文章提交上去,然后很快就能收到母语为德语的小伙伴的修改意见了。
italki的活跃用户很多,我就在italki上面认识了我的德语语伴和日语语伴。比较常见的形式是语伴两人一周进行1小时左右的会面(线下或Skype视频),一半时间我和语伴进行德语/日语交流,一半时间进行粤语/英语交流,毕竟大家都是免费抽出时间教授对方,公平分配时间才能长期愉快玩耍下去。
只要在自己的个人档案中注明自己会的语言+正在学习中的语言以及相应水平,就很容易收到各种好友请求了,当然自己主动勾搭也可以。
因为italki的开放性,信箱很可能会被一些奇怪的私信塞满。一条合格的语伴请求信息,至少要注明自己想学的语言及水平(不需要具体量化,简单说一下自己学了多久也可)、自己会的语言(如果不能用目标语进行简单对话,要注明英语水平)、平时空闲时段,最好主动报上自己的Skype账号,这样对方有兴趣的话就可以直接在Skype上进一步商量每周会面的时间和教授的大致内容。
一碗发馊的鸡汤
1. 以750个小时为目标
根据歌德学院的数据,达到C2欧标级别(即母语水平)需要1000个学时(每学时45分钟)。所以排除母语和目标语距离以及语言本身难度等影响因素,可以笼统地说,掌握一门语言大概需要750个小时左右。不妨在学习一门新的语言的开始就记录学习时间,这样学习过程中遇到瓶颈时,有个可量化的目标会让自己有盼头很多。这就好比跑马拉松坚持不下去时,暗示自己“还有XX公里就跑完了”的话,心里好像就真的已经看到了终点线一样。
2. 警惕游戏化元素过度的语言学习产品
因为语言学习是短期难以看到成效的东西,所以不少语言产品会在设计时加入类似游戏中升级得分等游戏化元素(如Duolingo),但过度且浅层的游戏化反而不利于学习者将初始阶段的外部激励(Extrinsic Motivation)转化为真正能长久作用的内部激励(Intrinsic Motivation)。
3. 语法规则知道就好
光死记语法规则不如多积累语料,看多说多自然就掌握了。
4. 一切以单词为基本单位的背单词软件都是代码废料
以句子或文章为单位记忆单词才是科学的学习姿势。更何况边看文章(再不济刷推特看碎片化信息也行啊)边记住不同场景下的单词用法,不是有趣灵活得多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