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彼此信任是管理的前提条件
管理的本质是沟通,管理的过程博弈的过程,管理中最大的问题是信息不对等,管理的前提条件是彼此信任。
信任从来不是与生俱来的品质。它是需要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的磨合、交流、碰撞才可能产生的共识。这种共识一旦被沉淀下来,整个团队就会成为一个有着完全生命力的团队,几乎能够胜任任何被安排的工作。
实际上,建立起彼此信任的关系是非常困难的。它需要有个的严格的培训机制,明确的反馈机制,经过多次的结果的成功的考验,信任才能被最终的确认下来。这个过程是需要被流程,被制定、被安排的。一旦信任被确认下来,管理者就可以放心地安排工作,而不用再有过多的犹豫了。
达到彼此信任的结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过去的很多的经历中,我经常会听到一些项目管理者传来这样的信息:“我已经把事情安排出去了,但是他没有做好。”“我跟他说了好几次了,他就是没有完成。”“我已经告诉他怎么做了?他还是做错了。”表面上看,这是回答问题的方式的问题,是做事方法本身就存在的问题。但是,当你查看管理者的定义时,你会发现这种做事方式是非常正确的:管理的本身从来就不是做事情。管理者是沟通者、是协调者、是资源整合者,它的主要目的是让专业的人去干专业的事,最终把事情做好。这里强调的一个重要概念是让专业人把专业的事情做好。
之所以用正确的方式去做事情却得到错误的结果,其根本原因是没有掌握到管理的核心内容:管理的核心是掌控。管理就是掌控一切可以掌控的资源,使计划回归到原有的路径上来。一切不在掌控范围内的管理都是错的管理。失控的管理必然会造成失控的结果,这是必然要发生的事情。
目标无法达成的事情之所以会经常的发生,主要原因在于团队建设过程中,未通过信任培养的成员,在没有经过进一步的测试和培训的前提下,就直接被管理者安排到相应的岗位上去做事情,于是就造成了出现了目标经常无法达成的必然的结果。
建立起彼此信任的关系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它是需要流程的建设和过程的培养才能确立起来的关系。在我看来,会议管理就是一个最直接能够确立信任关系的最好的方法。会议管理的本身包括四个过程:第一个,制定计划是在明确做事的方法的过程,是做事的前提条件;第二个,多方承诺是建立信任关系的基础,明确事情是可以完成的;第三个、布置工作是管理者的管理动作;第四个、检查工作是对风险的规避,是结果达成的重要保障。这四个过程是会议管理的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沟通管理的重要逻辑,更是做事的重要的思维模型。经过这四个过程,管理者就可以随时掌握安排工作的动向,随时准备采取纠偏措施,最终确保了结果的顺利达成。经过几次这样的经历,如果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在评判风险的过程中,如果始终无法在第四个步骤中找到风险,或是总是更少的找到风险,那么就可以确认这个成员的承诺是可信的,这样的成员是值得被信任的,是可以被予以重任而不用过多的担忧的。
我们常说“可控是信任的唯一标准”。多方承诺是信任的具体表现。当多方承诺值得被信任的时候,管理就是变得非常简单。当然,一个好的管理者,必须培养团队成员遵守自我承诺的素质,完成自身对团队成员充分信任的转变,然后依托流程让团队自行的运转,完成项目目标的顺利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