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忻州地区五台县东北隅,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与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齐名,为国内外洲人所向往。五台山座落于“华北屋脊”上,最高海拔达3058米。这里,峰峦连绵,山岳交错,形如虎踞,势如龙蟠,总面积为2837平方公里。五台山由五座山峰环抱而成。五峰耸峙,高出云表,顶无林木,平坦宽阔,如垒土之台,故名五台。五台山有东、西、南、北、中五个台顶,即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山峦层叠、沟壑纵横、谷河漫流、林木耸翠,盆地与山峦交错,形成一处色彩鲜明、气候凉爽、适宜人们浏览和避暑的风光宝地.五台山,中国佛教第一圣地。 山西省五台县境内,方圆五百余里,海拔三千米,由五座山峰环抱而成,五峰高耸,峰顶平坦宽阔,如垒土之台,故称五台。汉唐以来,五台山一直是中国的佛教中心,此后历朝不衰,屡经修建,鼎盛时期寺院达300余座,规模之大可见一斑。目前,大部分寺院都已无存,仅剩下台内寺庙39座,台外寺庙8座。现在五台山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旅游区之一。寺院经过不断修整,更加富丽堂皇,雄伟庄严,文化遗产极为丰富,举世称绝,其中最著名的五大禅寺有显通寺、塔院寺、文殊寺、殊像寺、罗睺寺。
显通寺
显通寺始建于汉明帝永平年间,初名大孚灵鹫寺。北魏时有所扩建,唐太宗时重建,易名为大华严寺。明太祖朱元璋时重修,赐额“大显通寺”,明成祖朱棣赐名为“大吉祥显通寺”,明神宗朱翊钧再赐额为“大护国圣光永明寺”,简称永明寺。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再改名为大显通寺,直到今天。显通寺内珍藏着许多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珍贵文物。在挂着山门外两侧,各有一座石碑,石碑上摹仿龙形和虎形,分别写着“龙”、“虎”两个大字,是唐代的遗物。大雄宝殿是举办佛事活动的场所,殿内正中央供奉有释迦牟尼、阿弥陀佛、药师佛的塑像,整座大殿开阔疏朗,古色古香。无量殿是一座砖砌结构建筑,该殿奇特之处在于殿内无梁无柱,殿外无廊檐,形制非常独特,因此又称为“无梁殿”,艺术价值很高,殿内壁上有走廊一圈,在走廊的任何一个部位均可看清全殿面貌。千钵文殊殿内供奉着铸于明代的千钵文殊铜像,铜像上叠五个头像,胸前有手六只,其中的两只捧着一个金钵,钵内坐着释迦牟尼佛,背后向四周伸出一千只手,每只手上都有一个金钵,每个钵内都有一尊释迦牟尼佛,造型非常奇特。铜殿铸于明万历年间,是一座青铜建筑物,高8.3米,宽4.7米,深4.5米,殿内四壁铸满了佛像,号称万佛;隔扇的外壁铸有各种图案和花卉鸟兽,非常精致。铜殿前原有铜塔五座,暗含五台之意,现仅留下两座,八面十三层,玲珑秀丽,引人注目。在显通寺前的钟楼里,有五台山最大的铜钟幽冥钟,钟的外部铸有楷书佛经一部,共一万余字,因为钟声绵长,又叫做长鸣钟,也称为长命钟。藏经楼内收藏着一部华严经字塔,在长一丈八尺,宽六尺的黄绫和白绫上,用蝇头小楷写有《华严经》八十卷,六十万零四十三字,是清朝康熙年间的作品。藏经楼内还收藏着北魏时期铜铸的旃檀佛像、北宋开宝年间刊刻的雷峰塔藏经、明代绘制在菩提树叶上的十八罗汉像等珍贵文物。是五台山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一座寺院,俗称“祖寺”。全寺占地面积43700平方米,现有大小房屋400多间,大多为明、清时期的建筑。它和洛阳的白马寺同为中国最早的寺庙,现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寺位于五台山中心区、菩萨顶脚下。
显通寺钟楼
显通寺钟楼 五台山最重的铜钟,声闻四达十里外,震悟大千浴心界。“震悟大千”,就是大干世界听到该楼的钟声之后,芸芸众生在佛陀的教化或感召下能有所感悟。钟楼气魄宏伟,结构新颖,国内明清寺庙建筑物中所留下来的不可多得的一座大型钟楼。钟楼的底座为结构庞大的石门洞,就像古城墙一般浑厚坚固。上面是钟楼,为两层三檐庑廊式结构,廊柱成列,飞檐重叠,气势不凡。门洞顶部位置,为两层式木阁建筑,装有古朴高雅的木隔扇,内悬一口大铜钟,高达1.64米,最大外径1.8米,厚约8厘米,~_9999.5斤。要想撞击此钟,需穿过门洞,进入二门之后,沿木板楼梯登上钟楼,方可在护守该钟的僧人指导下拉动一根粗粗的木杵,使之发出沉浑悠远的钟声。据说,该钟发出的声音远传十里,经久不散。那声传十里、回荡天宇而经久不息的声音使人心静思远,感想万千。多少年来,“显通寺的钟声”就成了常挂在人们嘴上的一句口头禅。大钟通体为青铜,钟口边缘为波浪形,外表刻有楷体佛经二部,一万余字,字迹工整清晰。那大钟经多少年游客的不断抚摸,中底部人手常达之处锃明彻亮,光可照人。游览显通寺的客人,误甚不误甚,必要撞此钟。有时一天之内撞钟者竟达万人之多。由于显通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钟及其钟楼便成了国宝,为免古迹不堪重负而受损,目前这座钟楼已谢绝游客登临,希望大家能够理解。这座钟楼除了它的文物价值之外,从其所建位置看,也有其独特之处。五台山寺庙的钟楼,一般位于中轴线前端近侧。为什么显通寺的钟楼却离中轴线这么远呢?这是因为,塔院寺(大白塔所在之寺院)以前是显通寺的下院,后来塔院寺分了出去,显通寺不能按原来的出路走了,只好由走南门改走东门,这样,钟楼就修在如今这个位置了。
菩萨顶
菩萨顶位于山西省五台山的灵鹫峰上,金碧辉煌,绚丽多彩,具有皇宫特色,是五台山最大的-寺院,据传为文殊菩萨道场,即文殊居住处,故又名真容院、大文殊寺;为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此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471~499),历代曾多次重修。明·永乐以后,蒙藏-教徒进驻五台山,遂成为五台山黄庙之首。清朝之康熙、乾隆帝曾数次朝拜五台山,住宿于菩萨顶,赐菩萨顶大-提督印,并命山西全省,包括山西巡抚、大同总兵、代州道台等,均须向大-进贡。全寺占地四十五亩,顺山就势而筑殿宇,布局严谨。寺前有石阶一百零八级。山门内有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等建筑。各殿均用三彩琉璃瓦覆盖。又,寺内有康熙御碑,方座螭首,矗立在前院;乾隆御碑在东禅院碑亭内,以方形巨石雕成,高六公尺,每面宽一公尺,上刻汉、满、蒙、藏四种文字。菩萨顶的极盛时期是在清代。清顺治十三年将这里改为-庙,康熙皇帝曾赐菩萨顶大提督印,并命山西全省,其中包括山西巡抚、大同总兵、代州道台,统统向大-进贡。其中原因,据说与康熙皇帝在五台山的一段风流韵事有关。康熙皇帝有一次游五台山,路过营坊街,见一名叫梅枝的民女正在碾米,长得象梅花一样俊俏,康熙夜宿皇城(在五台山专为之修建的皇宫),情动于衷,吟咏成诗一首:“骑骏马,过皇庄,遇一女子碾黄梁。玉指杆头托,金莲裙底忙。轻起笤,慢簸扬,回道辄步整容妆。汗流粉面花含露,尘指娥眉柳带霜。可惜这般风流女,嫁与谁家田舍郎?”康熙诗稿置于书案之上,内侍太监发现,猜知帝意,夜访梅枝,召宿皇城。后来梅枝怀孕生子,被康熙接到他处,猜知帝意,夜访梅枝,召宿皇城。后来梅枝怀孕生子,被康熙接到他处,称“当朝一品”。梅枝亦-为妃子,住在菩萨顶下的妃子寺。受封的大-死后,续代的大-承袭了全部特权,横征暴敛,渔肉乡民僧众,人皆切齿痛恨。雍正元年,任翰林院检讨的五台县蒋坊村人郑禧,到陕北和晋西北调查灾情,慰问灾民,顺便回家省亲,下访民情后,和五台县知县陆长华一起上疏了大-的罪恶。雍正皇帝旨令钦差查办,大-畏罪自杀,遂撤回了提督印。到1918年,十三世0派住菩萨顶的大-罗桑巴桑,爱国爱教,赢得了很高的声望,在六年一任中三次连任。罗桑巴桑拥护中国0和人民政府的领导,是中国佛教协会的发起人之一,曾任常务理事,还是山西省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一九五四年圆寂于北京。沿一百零八级石阶登高,按照佛家的说法,就把人间的一百零八种烦恼踩在脚下了。置身牌楼下,手抚门柱,回身四望,远处的山,山上的云,近处的清水河,雄壮多姿的寺庙建筑群,都收入眼中,深感“灵峰胜境”四个字点得妙。这里,是很好的登高览胜的观景点。一九四八年春,党中央机关从延安开赴河北省西柏坡,途中路过五台山,陈毅同志作诗道:“本不游五台,迂道时日紧,至今有余欢,曾踏菩萨顶。”菩萨顶现在占地面积九千一百六十平方米,有殿堂僧舍等大小房屋一百余间,布局结构紧凑而有变化,且均为清朝康熙年间的建筑。全寺建筑大体上可以分为前院、中院、后院三个部分。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文殊殿等。两旁,对称地排列着钟楼、鼓楼、禅院等。主殿居中,高大雄伟;配殿位居两侧,左右对称。全寺建筑的布局不但中心突出,而且壮观恢宏,加之红柱红墙,金色琉璃瓦,更显得金碧辉煌,富贵豪华。其形态,其气魄,一点也不逊于皇家宫室,真是一派佛国仙境的景象。菩萨顶各主要大殿的布置和雕塑,具有浓烈的-教色彩。面阔七间的大雄宝殿内,后部供着毗卢佛、、阿弥陀怫和药师佛,前面则供着-教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像。文殊殿内的文殊像,与一般佛教寺庙(青庙)内的文殊菩萨像不同,它是按-教的经典规定制作的;头取旁观势,腰取扭动势,发取散披式,同时身挂璎珞,显得特别活泼、生动。两侧墙壁上,还挂着唐卡——绘在布上的藏画。另外,大雄宝殿、文殊殿的柱头上,还挂着桃形小匾,上写梵文咒语。这些,都是-教寺庙建筑装饰中所独有的。
五台山金阁寺
据《资治通鉴·唐纪》载,唐大历五年(770年),代宗李豫诏高僧印度来华的三藏法师不空赴五台山修功德,建寺铸铜为瓦,涂金瓦上,饰佛阁为金阁,故名金阁寺。五代后几经重修,虽基址末变,但建筑风格已非原貌。明嘉靖四年(1525年)重修,清至民国年间多次修葺,现存建筑为明、清遗构。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11万平方米,有殿堂房屋160余间。寺内建筑布局分两进院落,前院中轴线上有天王殿,左右分为钟鼓二楼,院之正中为观音阁,面阔七间,进深六间,四周围廊,重檐歇山顶。阁内正中塑高17.7米的千手观音铜像一躯,后人于铜像之上覆盖泥皮一层,将铜像隐于泥层之中。观音像西南隅,塑有诏令建造该寺的唐代宗李豫像。前、后院之间有上下两层19间楼殿相连贯,下层为僧舍,上层分别为菩萨殿、罗汉殿、地藏殿、药王殿、玉皇殿、三皇殿、送子观音殿等,塑像人物繁杂,有近千尊之多。楼殿后的大雄宝殿,为后院主殿,面阔五间,内供三世佛,十八罗汉分列两侧,均保存完好。寺内存有明嘉靖碑2通,民国碑1通。
五台山吉祥寺
吉祥寺 五台山塑的最好的塑像,世上有很多吉祥寺,主要集中在中国、日本、韩国等。其中,中国的吉祥寺主要是:山西五台吉祥寺、山西陵川吉祥寺、福建古田吉祥寺、广东揭东吉祥寺、广东潮安吉祥寺、山东成武吉祥寺、四川郫县吉祥寺、北京市朝阳区古刹吉祥寺、大唐贡院吉祥寺、福慧吉祥寺等;日本主要为:日本东京吉祥寺(购物圣地);韩国主要为:韩国首尔吉祥寺等。位于山西五台山脉中台山腰。寺址海拔二四四○公尺,气候清凉,寺外有清凉桥,遂以清凉著名。相传始建于北魏,据清凉山志载,唐时恩昙和尚重建,历代均曾重修。原名古佛庵,位於中台南麓溪上,在繁峙县茶铺乡富庄吉祥沟。创於唐代,思昙和尚重建,离尘和尚继修。明弘治年间,比丘尼净玉易庵为铁瓦殿。明未,三昧和尚开始传戒。清雍正三年(一七二五年),钦命督理五台山札萨克大-罗藏陈盆鼎新寺宇,更教协会会长能海法师於此弘律传戒,又谓吉祥律院。寺宇坐北向南,占地两千六百平方米。北有罗汉屏,南有说法台,东西两峰飞翼夹铺,上出瀑布流泉,奇花锦绣,碧草芬芳,游人至此,莫不光临礼谒。
南山寺
寺内的石雕和泥塑最有特点,内容包括佛教传说、道教典故以及林木花草等图案,刀工细致,构图精妙,堪称五台山一绝。这一特点在该寺的佑国寺中表现得最为明显,而且站在佑国寺最高层还可以远眺五台中的四台,景致相当不错。南山寺的建筑也极具特色,整座寺院依山而建,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各殿之间迂回曲折,小径通幽,令人有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是五台山中的一座大寺,距台怀镇约2公里。该寺始建于元代,整个寺院共有7层,分为三大部分,下三层名为极乐寺,中间一层名为善德堂,上三层称作佑国寺。
广济寺大雄宝殿
俗称西寺。始建于元至正(1341一1368年)年间,明清两代局部予以修葺。现存建筑大雄宝殿及殿内塑像为元代原作。大雄宝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顶。建筑面积290平方米。殿前筑月台,前檐当心间和两次间皆装隔扇,后檐当心间辟板门一道。檐柱柱头作覆盆卷刹,柱身侧角生起显著,屋顶举折平缓。檐下斗栱简洁疏朗,柱头斗栱四铺作出假昂。殿内使用减柱造,前槽不设柱子,后槽仅用两根粗大的金柱,殿内空间宽敞。梁架彻上露明造,制作较为规整。殿内梁架、斗栱、驼峰与柱网配置依然保存着典型的元代手法。殿内塑像与大殿同期,正中佛坛为一佛二菩萨,扇面墙背塑三大士坐骑兽一字形布列;两山砌长形砖台,分塑十八罗汉,为元代遗物。殿前有唐代八角形石经幢一座,高约4米,幢身刻有“尊胜陀罗尼经”。
随喔农村旅游服务平台,您深入乡村旅行的不二之选,一键式牧童下单,本地向导为您提供全方位服务,免却农村旅游的后顾之忧,您的选择,就是对我们最大的信赖,随喔,祝愿您的乡村游更加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