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治标入手,做到“三不”

近日,习近平主持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从治标入手,把治本寓于治标之中,让党员干部因敬畏而“不敢”、因制度而“不能”、因觉悟而“不想”。俗话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纵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的发生,大多数是党纪国法意识模糊、纪律规矩意识淡薄、理想信念不坚定、权力监督缺失、自身要求不严格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因此,党员干部必须从治标入手,做到“三不”。

敬畏党纪国法,做到“不敢”。俗话说得好: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依法治国,就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党纪国法是无情的,只要触犯了,违规行使权力,不管以前立下多大的功勋,也一样要承担法律责任。只有心中时刻敬畏党纪国法,才不会触碰党纪国法的底线,做到“不敢”。

扎紧制度笼子,做到“不能”。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权力不受监督,必将导致腐败。近年来,各级政府纷纷出台了相关制度文件,不断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只有健全党和国家监督制度,持续推进以制度管人,扎紧制度的笼子,才能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做到“不想”。

筑牢理想信念,做到“不想”。俗话说得好: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理想信念是人生的“总开关”。如果丢失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远大目标,就会迷失方向,意志消沉,奉行及时行乐的认识哲学,甚至产生“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思想认识,把当领导干部作为一种谋取私利的手段。只有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守住拒腐防变防线,才能经受得住各种考验,做到“不想”。

2020年1月13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就曾强调:“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不仅是反腐败斗争的基本方针,也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略。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必须统筹联动,增强总体效果。”从治标入手,就是要贯彻落实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略,让党员干部做到“不敢”、“不能”、“不想”。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