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流传的一句话是:父母吵架,不论输赢,最后的牺牲品永远是孩子。
近日,看了一部泰国动画片《吵架的父母》,用近乎恐怖片的风格,描述父母争执给孩子会留下怎样的童年阴影。
短片以小孩子的视角来看待父母吵架的过程,短片仅有4分钟,但给网友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莫过于压抑的气氛。
故事的开始是妈妈在给女儿讲故事,女儿被故事里的情节吓得缩到妈妈怀里,妈妈轻声安慰着她不要怕。
晚上十二点,爸爸回家了,妈妈便让孩子一个人先躺着睡觉,自己就先下楼看看。
孩子听闻父母在楼下大声争吵,便顺着楼梯看看情况,她猛然发现爸爸妈妈此刻变成了怪兽,纠缠在一起厮打。
两只怪兽互不相让,受了伤还要继续扑上去消灭对方。
女孩被这个场景吓得慌忙跑到楼上,怪兽妈妈竟然也要咬她,她想要逃出去,房门被怪兽堵住……
不少网友看到这个动画片后,直言“真的是太吓人了”,可是这不就是很多家庭的真实写照吗?
蒙台梭利说过,我们对孩子所做的一切,都会开花结果,不仅影响他的一生,也决定他的一生。
父母吵架,受伤最大的却是孩子。
爸爸妈妈狰狞的面目在孩子的脑海中久久不能散去,这种恐惧会深深刻在孩子的心里,成为无法愈合的裂痕。
XUE ER YA
每对吵架父母的背后,都有不幸的孩子
知乎上有个话题:父母吵架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大吗?
有一个网友这样诉说他的痛苦:
父母争吵的画面让他到现在都缺乏信任感、安全感,甚至想过以自杀结束生命。
为了不被别人讨厌,会不由自主地讨好别人,压抑甚至扭曲自己的性格。
面对父母吵架,很多孩子会这样想:
是不是我表现不好,惹爸爸妈妈生气了,所以他们吵架了?
如果我按照爸爸妈妈的要求做,他们是不是就不会吵架?
童年时父母争吵的阴影,让孩子哪怕长大成人也记得一清二楚,他们会把父母吵架的原因归咎到自己身上。
在这样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迎合别人来获得所有的人喜欢.
一旦别人释放出不好的信号,就会产生自我厌弃,压抑自己的个性,甚至会回避亲密关系。
调查研究显示:夫妻经常吵架的家庭中,孩子的心理问题检出率为32%;相比较来看,离婚家庭的为30%,和睦家庭的为19%。
父母争吵对孩子的影响甚至比离婚还大。
在父母争吵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长期生活在应激压力的环境中,更容易患上一些心理疾病。
当然,我们承认,世界上没有不吵架的父亲,谁也不是圣人,每个人都有他的脾气。
但是如果争吵的话,一定不要伤害到孩子。
1.不要让孩子站队
不管是站在谁的一边,孩子都会难以抉择,他们只能牺牲自己,来两边讨好。
大人眼里的是是非非,没有必要让孩子评理。
家庭的事情,真的没有那么多对错。
2.不在孩子面前吵架
不管因为什么争吵,都不要在孩子面前,哪怕是冷漠的冷暴力也不要。
尽量别在孩子面前吵架,这会孩子很没有安全感。
人是在情绪激动的时候,什么伤害人的话都能说出口。
孩子看到父母争得面红耳赤的样子,心里会充满各种担心害怕。
如果偶有发生这样的状况,记得要在孩子面前和好。
让孩子知道,父母的吵架不是他的问题,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会争吵也会修复。
3.永远不要在孩子面前贬低伴侣
一件小事可以引发一场很大的争执,很多时候都是因为言语中不再就事论事,而是上升到攻击对方的人格。
就事论事,会让孩子知道你们是在探讨问题,只不过比较激烈。
而攻击人格则是对伴侣赤裸裸的伤害,这会令孩子感到紧张、恐惧,甚至比自己受到攻击还要难受。
我们说,孩子的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
父母一方否定另一方,就等于否定了孩子的一半,孩子会因此产生自我否定或者是逆反式肯定。
与此同时,指责对方的人,也未必能树立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威信。
因为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知道,这种指责性的攻击语言,是不礼貌的。
如何能让自己放下评判?放下攻击?
我想,首先得明白:没有人的想法会是“绝对真理”,当你在孩子面前贬低你的伴侣时,实际上你是在贬低自己的形象。
如果我们实在想表达内心的不满,可以尝试用“我”字句来表达。
比如:“你今天没去接孩子,孩子回来都淋湿了,我感到很生气!”
聚焦于具体事实,聚焦于个人的感受,不把矛头指向对方,是一种更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的表达方式。
4.告诉孩子父母仍然相爱
在电影《怦然心动》中,当朱莉的父母当着女儿的面大吵时,朱莉大哭起来。
事后,父母分别来到她的房间。
父亲澄清争吵跟女儿没有关系,然后向女儿保证父母会解决问题的。
母亲告诉她,虽然生活不容易,但妈妈还是爱着爸爸,因为他是个善良的人。
父母在争吵后的补救行为让朱莉很安心。
吵架之后,父母要坦诚地跟孩子道歉,告诉孩子争吵跟孩子没有关系,只是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明白,父母仍然是相爱的。
5.无论何时父母都是爱TA的
父母争吵对孩子最本质的影响,就是安全感的冲击。
孩子会害怕自己的家庭没有爱,害怕父母离婚,害怕自己生存环境不稳定。
也就是说,他们害怕没有人爱他们的感觉。
所以一定要在吵架后,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之间有问题,可大家都是爱你的。
《少有人走的路》中说:
父母的爱,决定了家庭教育质量的优劣。充满爱的教育带来幸运;缺乏爱的教育只能导致不幸。
谁也不能避免吵架,可我们却能够让孩子避免不幸。
有爱的家庭,永远是孩子一生安全感的来源。
身为父母,爱孩子是一种本能。
当我们全心全意关注到孩子本身,关注他所思所想,不仅能治愈很多焦虑,也能治愈很多伤痛。
所以,下次情绪失控的时候,请等一等,看一看身边那个孩子眼中的惊恐,听一听他的呼唤,他在叫你,他在等着你。
他需要你的一个微笑和拥抱。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