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午的时候,喊女儿吃饭。她一直在房间不肯出来,说是要把手头上的一些学习任务先完成。
我也就没那么在意,之前一直要求她先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频次多也就成习惯了。
不久,她蹦着出来,嘴里还不停地念着古诗,新学的,估计比较感兴趣。
走到桌前,看到满满一大碗饭,没有说什么,拿起勺子就开动。
女儿的饭量都是一大碗,今天也就按照平日的食量准备着。
大约半小时之后,我和妹妹都吃完了。女儿却一边说着吃不下,一边玩弄着勺子,偶尔把少数的米饭往嘴里送。
起初,我还比较有耐心地提醒她:宝贝,妈妈希望要健康成长,多吃米饭才有力气。
你要好好吃哦。女儿瞪着圆圆的大眼睛,看着我,随后点点头,继续吃饭。
大约十分钟之后,我看她碗里的米饭基本没怎么少,心理就开始有了怒火。
同时,想着,孩子嘛,慢慢吃有助于消化,有轻声地提醒她,先吃饭,才有力气玩耍。
女儿似乎也能感觉到我的一些不悦,这次把头低的更狠了,用细蚊般的声音回应着:妈妈,我吃不下了。
还没有等我开口,妹妹就先说:平时你吃的比这个多多了,今天怎么才吃这么点。公主可是要好好吃饭,才能长高的。
女儿委屈巴巴地望着阿姨,说:今天米饭太多了,我实在是吃不下,怎么办?
阿姨摆摆手说,那问问你妈妈,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不吃饭,等会就没有力气去运动。
宝贝又把目光再一次投向我,希望可以得到我的应允,可以不吃饭。
此刻的我,心情已经要开始爆炸了,想想还是忍住,问她:是不是肚子不饿?若真的不饿,那就不吃。饭点不吃饭,过了这个点,就不可以再吃零食和米饭。
女儿似懂非懂的点点头,用着稚嫩的声音说道:妈妈,我真的不饿,下午我也不吃零食,晚饭也不吃。
还带着哭腔,好似我在虐待她一样,楚楚可怜的样子,眼眶中确实也噙着泪花。
说罢,我就把米饭倒进了厨余垃圾桶,随便还问了她:你是不是知道什么叫:粒粒皆辛苦?
她一个劲地点头,说是知道的。我问她,把米饭倒进垃圾桶,是不是要节约?
她说那是浪费。其实,对于一个6岁的娃娃来说,她已经又了基本的生活感念,需要家长更多地去树立规则和建立边界。
不能想吃就吃,不在正点一直吃,到了饭点没食欲。
果真,一整个下午,女儿除了喝水,没有吃任何零食,都是自己独自在绘画,玩耍。我还担心着,晚上能不能熬过去。
晚饭时,我们开始热热闹闹地进行着,她非常自觉地在在阳台上绘画,时不时跑过来拿个颜料,时不时去水池倒腾毛笔。总之,她明白,晚饭与她无缘。
大约8点左右,开始喊肚子饿,我抱着她,重复她的话:是的,妈妈也知道你现在肚子饿。
所以中午妈妈叫你好好吃饭。你自己选择不吃饭的,所以现在咱们就得要承担不吃饭的后果。
我搂着宝贝,哄她睡觉。她已哭成泪人,不停地重复:妈妈,我保证下次一定好好吃饭。我把她抱在怀里,告诉她,妈妈相信你。
你说话要算话的,晚饭不吃,也是你自己说的,所以咱们就再忍忍。
各种办法哄她睡觉,告诉她,睡着了就不饿了,明天早点起床,下楼吃早饭。
她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我内心好像千万只虫子在侵蚀,却又没有办法制止。只好暂时离开,去了隔壁房间。
其实,做这么多的事,无非就是让孩子明白:她有选择的权力,也有承担责任的义务。
孩子小,边界意识不是很强。尤其是现在,家里人的中心基本都在孩子身上,她就成了公主,特别任性,自私等。
孩子的可塑性强,也得需要好的容器,才能有好的形状。
我是一位对自己比较狠,对孩子更狠的妈妈,现在我能做的就是帮助她沉淀日后生活中需要的优秀品质。
有独立思考的权力,有自由选择的权力,更要有责任和担当。
说的比较远了,可我真的会很担心,未雨绸缪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刚好昨天遇上讲书的复盘,我就把女儿的这个例子拿出来分享。
很多时候,我总以为自己做的很好,其实当分享之后,韩兵就开始疑惑,为什么不使用非暴力沟通呢?
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似乎我把曾经学的都忘记了,学知识就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可我遇到了问题,依旧用原来的传统的教育方法在做,那结果呢?可想而知。
刚巧,女儿的哭声再一次传来,我匆忙退了出来,去照顾女儿的情绪,安慰。
同时,给老公树立了一个好爸爸的形象,让他去给女儿煮点稀饭,好让她垫垫肚子。
说实话,我们为人父母,很多时候,自己也考虑的不周全,多一点耐心听孩子的心声,确实是良好沟通的第一步。
信任孩子,才是孩子改变的起点。创设环境,以身作则,是孩子成长教育的好沃土。
从孩子不好好吃饭,这事的发出,经过到最后处理的结果,我最大的体会:
1.不要总以爱的名义去禁锢她的思想。
2.要允许孩子出现犯错的情况。
3.对孩子的要多一点耐心和包容。
4.循序渐进才是教育发展的根本,不可操之过急。
接下来我的努力方向:
1.每次发生事情前,先稳定好自己的情绪,只说事,不可用情绪去影响孩子。
2.相信孩子,给孩子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肯定和鼓励孩子的进步。
3.陪孩子玩游戏。只要玩就行,别总想着教育。
4.确保每天只要有1小时全身心的陪伴,不评判,只观察和记录。一周左右开始反思。
好的教育,不是把孩子教的有多好,而是孩子在每件事的处理过长中,懂得运用大脑来处理事情,让自己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主动。
教育,沉重而长久的话题,之后,我也愿意自己多跟孩子学习,不能总用原有的经验去纠正她。
愿天下的父母都有一颗爱学习的心,愿每一位小孩都能乖乖吃饭,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