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拆解《意向对话临床操作指南》的人格意向部分的一个知识点,这本书在第二章第三部分阐述了人格意向分解技术的步骤,并结合荣格心理学的一些理论,详细阐述了人格意向的概念,人格意向的来源,人格意向的象征以及人格意向的分解。并着重强调了,人格意向没有好坏之分。
R:许多心理冲突难以解决,是因为固结着情绪情感、创伤、欲求、目标的若干个人格侧面纠结在一起,无法拆分开而各自得到适合各自侧面的疗愈,人格意向分解通过对这些“打包的问题”进行拆分,逐一看清各个侧面并对症治疗,让每个子人格都能够还原到自己被创伤扭曲前的原貌,“收回”被创伤扭曲或消极能量的原生命能量,并由此得到成长。人格意向会随着来访者心境的转变、心理健康水平的变化、某一特定时期出现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情绪的起伏等而有所变化。
(原文53页)
I:书中这一部分用专业的语言说出了个体纠结的问题,这一问题不仅仅出现在来访者中,也常常出现在所有个体的某一情绪和情境中,人的多面性,矛盾性和善变型,这就是原文中说的“人格侧面”。在临床中,个体人格侧面之所以相互对抗攻击,一方面正向看待问题,一方面负向看待问题;一方面认可接纳,一方面否定排斥......这些心理冲突无法解决,是因为代表着正能量的子人格与代表着负能量的子人格相互纠缠在一起,并没有相互独立。
A1:我曾经遇到一个案例,来访者在五十分钟的咨询中,会呈现出不同的焦灼状态,比如每一次开始的几分钟时间里,来访者会有些兴奋和夸夸其谈,接下来的几分钟,来访者冷静下来便有些抑郁,在咨询中来访者会无意识地表露自己的社会成就感,而在临近咨询结束的前十几分钟时间里,来访者的语调与表情会显示出对咨询师的分离焦虑。这一案例中,来访者在短时间内,呈现出不同的人格侧面。当他夸夸奇谈的时候,我问过他的感觉,他说自己很爽,像充满了气的球很有弹力感。当他冷静和抑郁的时候,我会问问他当下的感觉是什么,他会说球被刺破了,他觉得自己是一个前胸贴在后背上的纸人。当他在我面前大谈他的社会成就感的时候,我也会问问他诉说那些成功的感觉是什么,他说自己是常胜将军有各种武器。当他表现出分离焦虑的时候,他自己会告诉我,说一想到要结束咨询,就会联想到自己像一个背着行囊要出发的孩子一样。
我们曾经在咨询中,不止一次地讨论这些人格侧面,也会逐一去分离和处理,但是今天我在这里讲述这一案例,是想通过个体在五十分钟之内频繁交替出现人格侧面,来呈现个体性格中的多样性,矛盾性与善变型。
1、分离焦虑代表着“创伤”的人格侧面
2、社会成就感事件代表着“欲求”的人格侧面
3、背着行囊要出发的孩子代表着“目标”的人格侧面
而我们一起在咨询中,单独对这些人格侧面分解,一一对话与探讨,便是为了让这些不同的个体侧面附带的一些经历和创伤以及一些看不见的真相,通过临床咨询与来访者谋面,在一次次熟悉的谋面中,通过咨询师的陪伴与支持,让来访者接纳自己的不同人格,整合统一,分裂程度降到最低。
临床中,我常常会通过人格测量,迅速了解到来访者的行为模式和总体人格,在诊断与多次咨询中,当再次碰触到来访者多个子人格同时交替出现的时候,情绪与思维模式的一致性,恒常性,大体可以检验出治疗的效果。而这里我自己的个人经验也提示,特殊情况下,从来访者身体的姿势、表情和语调能够判断出个体的内心防御,也就是说通过“人格意向分解”来促进治疗和检验疗效,需要在来访者完全没有防御的状态下。
A2:书中这一部分内容我已经在个人工作中使用过多次,但是从来没有系统整理过这些经验与专业知识,当联系意向分解感悟之后,学术思想有了更多提升。再把人格意向分解放到精神分析这一个大的系统里去感悟消化,我对释梦,沙盘游戏治疗,催眠治疗,叙事治疗有了一些融汇贯通的感觉。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会将学习到,感悟到的知识用在更多案例中,并且形成技术风格,与更多的咨询师分享经验。